【ITBEAR】近日,長城汽車創始人魏建軍罕見現身,就行業現狀、產業發展及未來趨勢分享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與眾多高調的企業家不同,魏建軍過去十年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即便在內部重要活動中,其曝光度也遠低于同行。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巨大變革,市場占有率逼近70%(含出口),同時新能源車型以電池技術為基石,銷量占比已超53%。在業界一片歡呼聲中,魏建軍的冷靜分析如同一股清流。
能夠發出這樣聲音的人,不僅需站在行業前沿,還需是過去十年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人物,對技術、產業、運營及競爭對手有深刻洞察。魏建軍憑借30年的行業經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真正的行業踐行者。長城汽車的年銷量穩定在百萬輛以上,過去八年累計銷量近千萬。
然而,魏建軍近期的訪談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少爭議,部分言論被斷章取義,遭到了有針對性的主觀攻擊。諸如“魏建軍不懂行業”、“長城即將倒閉還踩行業”、“否定中國電動化路線”等言論頻現。
一個成熟理性的市場應具備包容性,也應歡迎魏建軍這樣的理性從業者和批判者。魏建軍的觀點實際上非常客觀,體現了一位頂級思考者和推動者的真實與理性。他坦言,在內燃機制造方面,中國企業確實不如合資品牌。
外資企業憑借強大的專利封鎖和技術優勢,如機械四驅等領域,中國企業難以突破。四驅、內燃機、電噴、變速箱等核心技術,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難度極大,既面臨專利封鎖,又難以承受高昂的研發和試錯成本。
對于外資企業不造電動車的疑問,魏建軍指出,這并非技術問題,而是戰略選擇。他同時強調,外資企業的電動車雖不如特斯拉等領軍企業,但并不意味著它們缺乏實力或追趕能力。
魏建軍還提到了中國汽車的出海戰略,認為這是這一代企業家的使命,并指出中國車在海外市場已初顯成效,質量優于美系、英系車,但相較于日系車仍有差距。
他強調,中國車在出海過程中取得了初步成功,質量上也有所提升,但在“遙遙領先”的歡呼聲中,仍需保持冷靜和客觀。同時,他也指出中國企業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仍落后于外資企業,這是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正如任正非所言,企業的成功應站在巨人肩膀上。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繁榮,離不開全球工業基礎的支持。在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有勝有負,無需過度亢奮,保持虛心和內斂,方能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