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小米汽車在科技巨頭涉足的汽車領域中,以其獨特的姿態吸引了眾多目光。隨著該品牌汽車的逐步交付,其財務狀況尤其是單車虧損問題,成為了市場討論的熱點。近日,小米集團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再次將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財務表現推向了風口浪尖。

根據小米集團第三季度財報,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達到97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收入占據主導地位,為95億元,而其他相關業務則貢獻了2億元。在第三季度,小米SU7系列成功交付了39790輛新車,10月份單月交付量更是突破了2萬輛大關。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10萬輛的交付目標。
雷軍在財報發布當天表示,小米汽車將全力沖刺,目標是在2024年全年交付13萬輛新車。這一數字相較于小米公司官方微博此前宣布的年底交付12萬輛的目標,又上調了1萬輛。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透露,11月份小米SU7的交付量預計將再次突破2萬輛,基于這一態勢,小米汽車對2024年的交付目標進行了調整。
在交付周期方面,盧偉冰指出,目前小米SU7的鎖單量龐大,盡管交付周期已經從最初的25周縮短至20周左右,但由于新鎖單量持續增加,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交付周期仍將保持在20周左右。他還提到,小米SU7 Ultra量產版的訂單仍在持續增長,該車型預售價為81.49萬元,預計將于2025年3月正式發布。
市場分析機構國泰君安認為,小米產業鏈有望逐步進入預期強化期。參照小米SU7的上市節奏,市場普遍預計小米的第二款純電SUV將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發布并開啟交付,這一預期為小米產業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盡管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表現逐漸升溫,消費者對其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但單車虧損的問題仍然令人擔憂。根據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小米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上升至17.1%,但經調整后的凈虧損仍達15億元,這意味著每賣出一輛汽車,小米汽車就要虧損約3.7萬元。盡管與第二季度的單車虧損6萬元相比有所減少,但這一虧損額依然顯著。
雷軍對于“小米SU7賣1輛虧6萬多”的話題回應稱,小米汽車仍處于投入期,財務表現已經不錯。他相信,隨著規模的擴大,虧損問題將迎刃而解。盧偉冰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小米汽車仍處于早期階段,由于自建工廠、自研核心技術等前期投入巨大,導致成本分攤較高。純電動車的制造成本普遍高于同級別的燃油車以及插混和增程車,而小米SU7的用料扎實,整車成本較高,短期內虧損在所難免。
盧偉冰對小米汽車的發展持積極態度,他表示隨著交付量的增加,虧損將逐漸收窄,規模效應將更加凸顯。一位汽車業內人士指出,智能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成本高昂,是小米汽車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這些投入為小米汽車帶來了技術優勢,但也使得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小米汽車還需要在售后服務和維修保養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這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未來,小米汽車需要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點,以提高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