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益火熱,混動和增程式汽車以其獨特的續航優勢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然而,近日業內出現了一股“超長續航風”,最新的綜合續航紀錄已高達2500公里,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在小鵬汽車的最新科技日上,董事長何小鵬展示了增程技術等五大創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增程技術。通過采用先進的電驅系統和全平臺800V技術,小鵬汽車的混動平臺實現了純電續航430公里,綜合續航最高可達1400公里的突破。
然而,這種超長續航是否真的能促進混動車型的銷量增長?有觀點認為,超長續航在實際用車生活中并非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更多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功能。對于車企而言,這可能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而非解決用戶痛點的關鍵。

當前,各家車企在混動技術的優化上主要集中在動力傳遞路徑、用車工況以及發動機熱效率、電機效率和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這些技術進步確實提升了混動汽車的性能,但超長續航是否真的是消費者所需,仍值得探討。
油耗進入“2L”時代也被視為營銷的勝利,但這種宣傳是否真正反映了技術的實質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更看重的是性價比和實用性。

與此同時,混動汽車也面臨著電池續航的問題。雖然寧德時代等企業推出了具有高續航能力的電池解決方案,但電池重量的增加也會影響車輛的能耗和駕駛體驗。因此,如何在提升續航的同時保持車輛的性能和經濟性,是車企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超長續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混動汽車的競爭力,但并非決定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唯一因素。車企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更應關注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市場趨勢,以提供更具性價比和實用性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