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雖然眾多品牌嶄露頭角,但也有一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了立足之地。近日,有消息傳出,大運集團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遠航汽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據悉,遠航汽車自推出以來,市場反響一直平平。盡管大運集團在商用車領域有著不俗的表現,其重卡產品甚至躋身細分行業前十,但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表現卻遠不盡如人意。盡管該品牌曾一口氣推出多款車型,并在2022年成都車展上大展拳腳,然而,這并未能扭轉其市場頹勢。
遠航汽車的發展策略也備受爭議。該品牌創始人遠勤山曾公開表示,遠航汽車并不需要太多自主研發的技術,而是通過與博世、華為、阿里等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整合現有技術資源。然而,這種“拿來主義”的做法并未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在消費者日益看重產品創新和技術實力的當下,遠航汽車的這種做法顯然難以站穩腳跟。
遠航汽車在市場營銷方面也顯得力不從心。盡管該品牌已經推出了多款量產車型,但上市過程卻悄無聲息,官方宣傳也顯得頗為低調。在線下門店的布局上,遠航汽車同樣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消極的市場態度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其銷量的下滑。
更令人咋舌的是,遠航汽車的產品定價策略也顯得頗為離譜。其車型價格區間從近20萬元到超過50萬元不等,這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顯然難以找到立足之地。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遠航汽車的累計銷量僅為5584臺,月均銷量不足700臺,這樣的成績無疑給該品牌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今,遠航汽車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雖然官方尚未就目前的困境做出明確表態,但市場觀察人士普遍認為,該品牌的失敗似乎已經成為定局。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遠航汽車想要突出重圍,恐怕已經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