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全球領先的汽車芯片制造商,如安森美、德州儀器和英飛凌,紛紛披露了最新財報,共同反映出營收與利潤的同比雙下滑趨勢。

這些行業巨頭對未來市場前景表達了悲觀態度,預期汽車芯片業務將面臨嚴峻挑戰,需求增長乏力。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安森美公司高層明確指出,中國汽車芯片市場的萎縮對其業績產生了深遠影響。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中國在汽車芯片自給自足方面的持續努力。過去,中國汽車芯片的自給率不足10%,高度依賴進口。然而,隨著國家推動本土芯片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汽車芯片自給率達到70%以上。這一趨勢無疑給國外汽車芯片廠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壓力。

其次,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對傳統汽車芯片廠商構成了新的挑戰。新能源汽車對芯片的需求與傳統燃油車存在顯著差異,更傾向于使用傳感器、自動駕駛芯片和智能座艙芯片等高科技產品。而這些領域并非傳統汽車芯片廠商的強項,導致他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國內車企也在積極投入自研芯片,以減少對外部供應的依賴,進一步擠壓了國外汽車芯片廠商的市場空間。盡管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汽車芯片需求的整體增長,但這些傳統廠商卻難以從中分得一杯羹。

面對中國汽車芯片自給率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革,全球汽車芯片巨頭們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在努力適應新市場環境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未來可能更加嚴峻的競爭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