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一個曾經備受爭議的話題如今正悄然發生變化:那些自帶“幻覺”特質的大模型技術,能否真正走進企業的生產環境?這一疑問,曾是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擔憂。
以ChatGPT為例,它作為一個火爆的聊天機器人,與C端用戶的互動并不需要百分之百的準確。然而,在生產環境中,聊天場景畢竟有限,將其他場景全面改造為聊天形式既不現實也不高效。特別是“幻覺”問題,更是被視為大模型在企業應用中的一大障礙。畢竟,生產環境需要的是穩定性和確定性。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模型層面的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大模型進入生產場景的前提條件便逐漸成熟。2025年6月11日,字節跳動旗下的火山引擎舉辦了Force原動力大會,會上發布了豆包大模型1.6、視頻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等一系列新技術產品。

從行業趨勢來看,包括字節跳動在內的眾多模型廠商普遍認為,大模型的“軟肋”已經不再是問題。產業正逐漸從對模型的競爭轉向對應用的競爭。大模型產業的勝負,不僅取決于模型本身,更在于誰能率先找到將智能體(Agent)引入核心場景的路徑。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指出,深度思考、多模態和工具調用等模型能力的提升,是構建智能體的關鍵。同時,由于智能體每次執行任務都會消耗大量tokens,因此降低模型使用成本是推動智能體規模化應用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大會上,豆包1.6宣布了按“輸入長度”區間定價的新策略,深度思考、多模態能力與基礎語言模型統一價格。在企業使用量最大的0-32K輸入區間,豆包1.6的輸入價格為0.8元/百萬tokens、輸出8元/百萬tokens,綜合成本僅為豆包1.5深度思考模型或DeepSeek R1的三分之一。而Seedance 1.0 pro模型的價格更是低至每千tokens僅0.015元,每生成一條5秒的1080P視頻僅需3.67元,創下了行業最低價。
然而,大模型要真正進入企業的核心生產場景,還需要大量的工程化實踐。一年多前,HiAgent企業級智能體開發平臺推出了第一個版本。如今,HiAgent再次迎來大版本更新,如何進一步完善企業級智能體的版圖,成為了火山引擎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2025年被普遍認為是智能體上生產線的元年。參照互聯網的發展軌跡,應用的繁榮才意味著產業的真正繁榮。企業雖然不渴望擁有一個“互聯網”,但卻渴望擁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能力,這些能力通常以軟件應用的形式呈現。大模型產業的蔓延同樣遵循這一規律,從預訓練到精調,從算力基礎設施到工具鏈,大模型產業最終必然走向應用層。
火山引擎的認知也經歷了轉變。早期,火山引擎認為應用效果很大程度上由大模型本身決定,因此加大了對基礎模型的投入。然而后來發現,好的模型并不直接等同于好的應用,中間還需要一系列工程化實踐,包括提示詞工程、知識庫建設和工作流優化等。為此,火山引擎致力于提供一個完善的智能體開發平臺,以補全新技術的鏈路。
火山引擎副總裁張鑫表示,智能體元年的到來是一個樂觀的預期,智能體可能會“遍地開花”,但要實現爆發,需要在技術、商業和生態等多個維度達到臨界點。例如,大模型能力的上限決定了智能體應用效果的下限;在商業和生態層面,智能體最大的變化在于使用工具,無論是通過MCP還是谷歌提出的A2A協議,真正放大智能體的價值還需要更加完善的生態體系。
張鑫還提到,目前企業客戶對AI Agent的認知存在兩個極端:企業高層往往高估其能力,而一線人員則容易低估。同時,很多企業將AI Agent當作傳統的軟件工程來看待,認為交付驗收即結束。然而,企業的業務場景、數據和領域知識都在不斷變化,智能體需要像真人一樣不斷學習和調整。因此,AI Agent不是一次搭建的靜態結果,而是一個持續調優的動態過程。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火山引擎對HiAgent智能體構建平臺進行了大版本的更新。新版本基于Agent DevOps理念,提供策略規劃、能力開發、評測、發布、觀測、優化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從模型到應用的全鏈路打通。向右意味著開發和運營一體化,智能體需要持續運營;向上則提供了行業樣板間和模板庫,以降低企業的開發門檻;向下則是模應一體,將模型和應用緊密結合;向左則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智能體入口,方便員工與多個智能體協同作業。

張鑫表示,火山引擎希望成為解決人機協同的入口,這個入口專屬于每個用戶,甚至可以千人千面地呈現。通過這個入口,用戶可以喚醒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自己的專屬智能體。火山引擎還希望通過統一端實現智能體與企業內部已有系統的打通,讓智能體能夠自由調動存量系統。
除了HiAgent之外,字節跳動的智能體開發平臺還包括更為大眾所熟知的扣子。扣子面向開發者和C端用戶,追求開發者的廣度和深度。而HiAgent則專注于滿足企業級客戶,特別是大型客戶的復雜需求。兩者雖然同出一門,但走出了差異化的路徑,共同推動大模型產業的繁榮。
在行業視角下,企業市場的Agent有時會滯后于消費市場,但在垂直領域的縱深卻遠遠超過消費級應用。例如,某企業曾基于開源平臺開發了Agent并應用于生產系統,但并發量遠遠低于所需。改換HiAgent之后,才滿足了生產環境的大規模并發需求。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HiAgent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開發工具或平臺產品。越來越多的客戶將其視為一個完整的AI能力中心。它沉淀了客戶的數據和知識,云基礎設施、大模型、中間件等產品和服務都是過程,最終交付給企業的是實實在在的AI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