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一次重大發聲中,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于今年的微軟Build2025大會上,提出了一個旨在重塑人機協作模式的宏偉計劃——開放智能體網絡(Open Agentic Web)。這一戰略舉措不僅標志著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入布局,也預示著未來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微軟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陶然近期在一次交流中透露,那些未能及時將AI融入公司運營的企業,要么已經消失于市場,要么正經歷深刻的轉型。這一觀點與微軟最新發布的《2025工作趨勢指數》報告相呼應,該報告顯示,84%的中國市場領導者認為今年是重新規劃核心戰略和運營模式的關鍵時期。尤為值得注意的是,57%的領導者指出,他們的組織正在利用“智能體”實現團隊或部門工作與業務流程的全面自動化,這一比例在全球范圍內也顯得尤為突出,中國企業在智能體應用上的積極性顯而易見。
納德拉在Build2025大會上提出的開放智能體網絡,被視為微軟對這一趨勢的戰略響應。該網絡旨在通過構建一個人機協作的全新范式,推動生產力的大幅提升。納德拉強調,智能體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開發者能力的延伸,它們能夠協同工作,完成更為復雜的任務。
從技術層面來看,微軟的智能體網絡基于MCP(模型上下文協議)和A2A(智能體互聯協議)構建。MCP協議由Anthropic提出,負責實現數據與模型的垂直整合,確保數據能夠精準地流向模型,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而A2A協議,由谷歌提出,負責跨智能體的任務分配,促進智能體間的高效協作。這兩大協議,如同互聯網中的HTTP協議,為AI世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智能體網絡的戰略版圖中,微軟將自己定位為“能力轉化平臺”,通過Copilot Studio低代碼平臺和Azure AI Foundry,為開發者提供便捷的工具,使他們能夠輕松構建智能體。Azure AI Foundry支持超過1900個模型,不僅兼容開源模型,還積極接納本土模型,展現出開放包容的姿態。
與行業內其他科技巨頭相比,微軟在智能體路線上的布局展現出獨特之處。OpenAI注重模型的通用性和創新性,以GPT系列模型為代表;谷歌則憑借其在搜索引擎和云計算領域的優勢,致力于將智能體技術融入各種應用場景;meta則側重于社交領域的智能體應用,通過增強用戶互動來提升體驗。而微軟則通過構建開放的智能體網絡,旨在形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讓開發者能夠更敏捷地構建智能體,并通過多智能體編排等工具,實現智能體間的高效協作。
微軟在智能體市場的競爭中,還強調了其企業級安全合規體系的重要性。微軟承諾禁用訓練數據采集,保障企業數據隱私,并提供生成內容版權保護,確保企業使用智能體生成的內容具有合法版權。這一舉措贏得了眾多企業的信任,目前已有70%的財富500強企業采用了微軟的智能體解決方案。
在微軟的規劃中,開放智能體網絡的終極形態將使人類從執行者轉變為智能體管理者。在這一新的生產力關系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智能體的“CEO”,通過設定目標和規則,讓智能體自主完成任務。微軟認為,智能體將對企業核心業務場景產生重構效應,顯著提高效率。以HR入職流程為例,智能體的引入使得流程效率提升了10倍,大大減輕了HR的工作負擔。
微軟大中華區現代化辦公事業部總經理繆臻穎指出,中國企業智能體應用展現出三大趨勢:交互模態多元化、模型選擇多樣化以及應用層級躍遷。她舉例說,某汽車零件制造企業利用智能體實時分析生產線異常,自動調取維修手冊,替代了傳統的人工排查流程,提高了運營效率。這一趨勢表明,中國企業在智能體應用方面正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動力。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智能體領域已成為科技巨頭競相角逐的新戰場。微軟通過構建開放的智能體網絡,不僅鞏固了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更為未來的人機協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正如納德拉所言:“我們正步入又一輪平臺變革的中場階段,大規模地構建開放的智能體網絡,將賦予地球上每個人和每個組織前所未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