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巨頭的業績發布會上,人工智能(AI)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近日,阿里巴巴揭曉了其2025財年第三季度的成績單,一系列數字背后,AI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這一季度,阿里巴巴營收達到280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凈利潤更是實現飛躍,達到464.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333%。然而,自由現金流為390.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1%,這一變化主要歸因于對云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入。

盡管云智能集團的收入在本季度僅占集團總收入的11.32%,達到317.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但云服務和AI無疑是業績會上的絕對主角。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明確表示,未來三年,集團的新投資方向將緊密圍繞AI戰略,加大在三大領域的投資力度:AI和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AI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以及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未來三年內,阿里在云和AI的基礎設施上的投入預計將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
市場對阿里巴巴全面押注AI的反應不一,但普遍關注其投資回報。從短期看,盡管通義千問等AI模型的直接收益相對有限,但其對阿里云生態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蔡崇信在業績會上指出,雖然目前API收費創造的營收較小,但隨著模型能力的提升和客戶需求的增長,API收費將成為模型變現的基礎方式之一。通義千問作為開源模型,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基于其開發垂直模型或應用,這些開發者往往會選擇使用效率最高的阿里云。
蔡崇信還提到,未來90%的token將在云計算網絡上生成,阿里云的目標是成為AI智能領域最大的云計算網絡之一。他強調,通義千問的API客戶不僅能帶動其他云上產品的銷售,更是阿里云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觀點得到了實際案例的支撐,如蘋果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雙方將基于通義千問大模型為中國市場的iPhone用戶定制AI功能,深度集成至iOS系統。
在投資效率和回報方面,蔡崇信表示,云計算兼具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隨著未來硬件采購和大規模建設成本的優化,CAPEX投入預計將有所改善。面對AI帶來的變革,他認為應放長眼光,阿里在AI戰略中的首要目標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蔡崇信指出,當前的所有應用場景都只是AI能力提升過程中的機會,智能能力的提升才是這一輪AI技術生產力變革的核心。
他進一步解釋,如果實現AGI,即能夠完成80%以上人類能力的智能系統,那么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甚至可能影響或替代當前約50%的GDP構成。這一預測不僅展示了阿里巴巴對AI未來的信心,也揭示了AI技術對社會經濟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