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螞蟻集團在各大招聘平臺上發布了一系列與具身智能技術相關的職位空缺,涵蓋了算法工程師、人形機器人硬件結構設計、仿真系統開發工程師以及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等多個關鍵領域。據知情人士向相關媒體透露,螞蟻集團早在2024年就已著手布局具身智能相關業務。
螞蟻集團官方對于這一消息給出了正面回應,確認他們在去年成立了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并強調螞蟻集團正在不斷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
具身智能這一概念相較于人形機器人更為寬泛,它指的是基于物理實體(智能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更加突出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與應用。有接近螞蟻集團的消息人士指出,螞蟻集團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AI戰略,而此次具身智能的相關舉措雖然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但目前仍處于招聘和探索的初期階段。
回顧過去,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激烈競爭的“BAT”巨頭們,如今在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領域也悄然“集結”。在投資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參與了逐際動力的戰略融資;美團則投資了宇樹科技、銀河通用等多家機器人企業;騰訊多年前就已投資了樂聚機器人和優必選;百度也不甘落后,投資了智元機器人。
這些互聯網大廠普遍以強大的AI能力著稱,部分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商也與它們在大模型方面展開了深入合作。例如,2024年4月,優必選宣布與百度攜手,共同探索AI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的應用結合。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通過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平臺,接入了百度文心大模型,進行任務調度應用的開發。

在場景合作方面,美團買藥與銀河通用聯合推出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這一方案由具身大模型機器人Galbot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在美團買藥的展位上持續不斷地完成補貨、取貨等任務,未來有望與更多連鎖藥房展開合作。
也有少數企業選擇了自研道路。例如,小米在2022年8月發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但此后CyberOne的曝光度并不高。
自2024年以來,跨界布局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大廠明顯增多。對此,矩陣超智創始人張海星此前分析認為,大廠擁有雄厚的資源,能夠快速推動技術的落地應用;而初創企業則更加靈活敏捷,專注于創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