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AI領域再次迎來了重大突破。微軟公司近期推出了其全新的企業級AI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 Chat,其最大的亮點在于支持AI Agent功能。無獨有偶,國內企業拓爾思也表示,其拓天大模型平臺已經構建起了完整的AI Agent工具鏈。更令人矚目的是,谷歌在其AI Agent白皮書中宣告,2025年將正式邁入Agent時代。種種跡象表明,2025年有望成為AI Agent商業應用的爆發元年,業內普遍預測其應用市場將達到數百億美元的規模。
隨著AI Agent概念的興起,一場圍繞這一技術的爭奪戰正在悄然進行。在海外,微軟、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紛紛公布了在AI Agent領域的最新進展;而在國內,百度、阿里、騰訊等企業也緊隨其后,推出了各自的智能體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AI Agent將成為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載體。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Agent是他們最看好的AI應用發展方向。
實際上,AI Agent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眾多領域。據悉,財富500強公司中,有近70%的員工已經開始使用Microsoft 365 Copilot中的Agents來處理大量重復性的日常工作。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也將Agentic AI列為2025年的十大技術趨勢之一,并預測到2028年,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Agentic AI自主完成。德勤AI研究院則稱,AI智能體將徹底改變基礎業務模式,實現新的工作、運營和價值交付方式。
面對這一巨大的市場機遇,無論是大模型創業公司、互聯網大廠,還是軟件應用商和運營商,都在積極尋求與AI Agent的結合點,以期在新的入口紅利中分得一杯羹。微軟已經宣布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級AI Agent生態系統——Copilot Studio平臺,目前已有超過十萬家企業使用該平臺創建或編輯AI Agent。谷歌也推出了商用AI Agent市場,提供從開發、部署到應用的一站式商用生態。OpenAI則計劃發布名為“Operator”的AI Agent工具,能夠在用戶的指示下自主完成計算機任務。
作為國內數字先鋒的運營商們,也早已入局智能體領域。中國電信推出了星辰智能體平臺,通過自主規劃和工作流兩大模式解決了大模型落地的痛點。以“會展助手”智能體為例,開發者只需一分鐘即可完成搭建,即可應對各種會議的詢問,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中國電信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會把星辰智能體平臺結合星辰大模型一起落地到更多的省、專公司,并進一步擴展到集團外部的行業客戶中。
中國移動同樣不甘落后,在2024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他們推出了三大通信AI智能體——消息智能體、通話智能體和云OS智能體。其中,通話智能體能夠在通話過程中隨時調用AI服務,如速記、同聲傳譯等;而云OS智能體則依靠云端算力優勢,突破了終端限制,使得任何一塊智能屏都能使用這些智能體服務。這些智能體服務將在未來生活的多個場景中得到綜合應用,從而更加精準快速地響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AI Agent的興起不僅正在深刻影響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在推動SaaS平臺從簡單的業務管理工具轉變為驅動智能化業務的引擎。然而,盡管AI Agent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不少領域的專業AI Agent尚不夠成熟,存在輸出不精確、性能差強人意、用戶不信任等問題。因此,短期內商業化最成功的AI Agent,不一定是那些看起來“Agentic化”最高的產品,而是能夠平衡性能、可靠性以及用戶信任的產品。
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AI Agent如何使用他們提供的數據仍然像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黑箱”。但根據LangChain報告顯示,人們希望將耗時任務交給AI Agent來完成,如充當“知識過濾器”快速提煉關鍵信息,或者作為“生產力加速器”協助用戶安排日程、管理任務。AI Agent還可以作為“客服神助攻”,幫助企業更快地處理客戶咨詢、解決問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持續深化,AI Agent將從單一智能體發展到“群體協作”模式。例如,清華面壁智能的開源項目ChatDev就展示了多個Agent扮演不同角色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同時,隨著大模型對圖像和視頻信息處理能力的快速提升,2025年將開始出現更為綜合性的多模態交互。AI將能夠通過物聯網、特定信息等多種感知通道進行協同,使得交互性更強、交互頻次更高,適用場景也更加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