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偉達股價出現了顯著的回調趨勢,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特別是在1月27日,英偉達的市值在一天之內就蒸發了6000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美團與騰訊市值之和。股價的劇烈波動讓投資者們措手不及。
盡管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英偉達的股價有所反彈,但始終未能恢復到之前的水平。到了2月3日,其股價更是創下了113.01美元的新低。與今年1月7日的153.13美元高點相比,英偉達的股價累計跌幅已超過20%,市值蒸發了893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5萬億元。
不僅如此,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在最新的報告中表達了對英偉達的不看好態度,下調了其GB200芯片的出貨量預期。GB200是英偉達去年3月發布的新一代AI圖形處理器,其運算速度在處理聊天機器人等任務時比上一代芯片提升了30倍。然而,摩根士丹利預測,GB200的最差出貨量可能低于2萬,這將對其供應鏈產生高達300億至350億美元的市場影響。
回顧英偉達的歷史,其市值在過去十年間從100多億美元暴漲到2024年的最高點3.75萬億美元,漲幅超過340倍。在2024年6月,英偉達更是登頂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寶座。然而,如今的股價大跳水讓人不禁質疑,這家曾經的科技巨頭是否即將崩塌?
事實上,科技企業的競爭格局總是充滿變數,隨時可能被后來者顛覆。近期,一款名為DeepSeek的廉價大模型橫空出世,就對英偉達的估值邏輯產生了沖擊。這款由中國科技公司開發的大模型在發布后迅速走紅,僅用2個月時間和不到600萬美元的投入就完成了開發,被譽為“AI界的拼多多”。DeepSeek的成功證明,即使不使用頂尖的算力芯片,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大模型。

傳統AI大模型如OpenAI的ChatGPT,其訓練成本高昂,主要支出在于高性能GPU芯片的采購。而英偉達作為領先的科技芯片公司,專注于圖形處理、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領域,近兩年營收利潤持續增長。然而,DeepSeek的出現打斷了英偉達的高歌猛進。DeepSeek主要使用的是英偉達的H800和H100芯片,并且已經與華為的昇騰芯片展開合作,這標志著國產AI芯片與高性能語言模型的強強聯合。
這一趨勢對AI行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意味著未來的應用成本將大幅降低。然而,對于高端硬件提供商英偉達來說,則是一個利空消息。因為DeepSeek證明了即使不需要那么高的算力,也能做好大模型。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英偉達在資本市場面臨估值回調。
盡管面臨挑戰,但英偉達在多個領域仍有布局。在游戲、云計算、可視化、自動駕駛等領域,英偉達都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盡管短期內可能受到DeepSeek模式的沖擊,但長期來看,英偉達仍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與此同時,DeepSeek概念也引發了市場的熱烈反響。華為昇騰、云計算、AIGC等相關概念股全線爆發。對于華為來說,國產大模型和國產AI芯片的結合無疑是一個大利好。隨著華為昇騰芯片全面適配并接入DeepSeek模型,這不僅為其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技術支撐,也標志著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向自主可控邁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