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ISC.AI 2025互聯網安全大會上,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就智能體的發展發表了一場引人深思的演講,題為《ALL IN AGENT》。他深入探討了智能體進化的必然趨勢,并詳細闡述了智能體演進的五級路徑。
周鴻祎借鑒自動駕駛技術的分級標準,為智能體劃分了五個層級。L1級別為聊天助手,類似于GPTs,主要作為聊天工具和情感陪伴,屬于“玩具級”智能體。L2級別則進化為低代碼工作流智能體,成為人類工作的輔助工具,但仍需人類設定流程。L3級別為推理型智能體,能自主規劃并完成任務,相當于具備專業特長的“數字員工”。然而,這類智能體在跨領域復雜問題面前仍顯局限。
L4級別智能體,被周鴻祎稱為“多智能體蜂群”,實現了多個專家智能體的靈活組合與協同工作,能夠高效執行復雜任務。他舉了360納米AI在視頻制作領域的L4級別智能體為例,該智能體能一次性產出高質量視頻作品。而L5級別,則是智能體創造智能體,實現自我迭代。
在演講后的媒體提問環節,周鴻祎針對智能體的未來發展表達了看法。他認為,L3級別智能體仍有巨大發展空間,今年的幾項技術進展,如DeepSeek推理模型的普及、MCP標準的推廣以及manus任務理解能力的增強,都推動了智能體的發展。他強調,智能體的衡量標準在于能否勝任崗位工作,實現智能交付。
對于“一人公司”概念,周鴻祎認為這更多是一種宣傳手段。他指出,無論是個人還是智能體,其能力都是有限的。智能體的專業方向有限,且無法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因此,多智能體協作是必然趨勢。他提到,美國的一些獨角獸企業也并未實現一人完成所有工作的情況。
在芯片后門安全問題方面,周鴻祎表示,芯片上加后門并非無先例。他引用了某CPU廠商在CPU中內置小CPU控制大CPU的案例,指出這種設計存在安全風險。同時,他也提到,在軟件層面做手腳的空間更大,如驅動軟件就可能被利用來收集用戶信息或干擾硬件工作。對于如何防范此類風險,他建議企業加強技術審查和安全防護。
針對OpenAI發布開源大模型的事件,周鴻祎認為這并非OpenAI主動走向開源,而是市場壓力所致。他指出,美國的大模型廠商為了盈利紛紛采取閉源策略,互相封鎖。而中國的大模型開源生態正在迅速發展,下載量大增,企業利用這些開源模型作為基座,開發垂直模型。他相信,通過開源形成的強大生態力量,將推動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