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AI領域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折,meta公司的戰略調整引發了廣泛關注。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在一封名為《個人超級智能》的公開信中,表達了對技術風險的擔憂,并宣布meta將謹慎對待開源內容的選擇。
這一轉變令業界震驚,因為meta過去一直是AI開源領域的積極推動者。從Llama 1到Llama 2,meta通過開源策略與OpenAI、Google DeepMind等閉源巨頭展開競爭。扎克伯格曾強調,開源是meta區別于競爭對手的關鍵優勢,而今卻表示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開源內容。
與此同時,中國的大模型公司卻在擴大開源的道路上加速前行。百度、智譜、阿里等企業紛紛開源了自家的大模型,其中百度一次性開源了10款文心大模型4.5系列模型,展現了中國在開源AI領域的強勁勢頭。
meta的戰略轉向并非毫無征兆。早在今年4月,meta就因新開源大模型Llama 4的口碑問題陷入爭議,被質疑實際效果不佳且開源條件苛刻。meta在AI領域的投入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2025年6月宣布向AI領域投資143億美元,并重組AI部門為“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目標直指通用人工智能。
支撐這場龐大投入的是meta對商業回報的追求。據內部消息,meta已暫停最新Llama模型“Behemoth”的測試工作,轉而集中資源開發閉源模型。這一決策反映了meta在尖端技術研發與商業回報之間尋求平衡的新戰略。閉源模式能夠確保技術優勢轉化為硬件銷量和服務收入,為meta提供更直接的商業回報路徑。
扎克伯格在公開信中提到的安全考量也為meta的戰略調整提供了正當理由。他強調,超級智能會帶來新的安全關切,因此尖端AI技術的開源可能帶來不可控的風險。這一表述為meta的技術封閉提供了理論依據。
meta股價在扎克伯格公開信發布當天應聲上漲10%,資本市場對閉源戰略的認可似乎印證了華爾街分析師的觀點:雖然開源可以贏得掌聲,但閉源才能贏得利潤。這一轉變不僅影響了meta自身的發展軌跡,也引發了全球AI生態鏈的震動。
隨著meta的退出,全球堅持開源最先進模型(SOTA)的企業數量銳減,DeepSeek、通義千問和法國Mistral AI等成為了少數堅持開源路線的玩家。而中國大模型在開源生態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DeepSeek-R1等開源模型的成功正在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加入開源行列。
中美在AI領域的競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美國白宮發布的《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劃》宣告AI競賽是“國家生存的必要條件”,并圍繞加速國內AI創新、構建本土AI基礎設施、讓美國技術成為全球AI標準等三大支柱展開行動。而中國則通過開源策略擴大技術輻射圈,以通義千問系列為代表的開源模型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顯著成果。
隨著中國公司接過開源火炬,全球AI格局正在經歷重新洗牌。meta的閉源戰略與中國的開源雄心形成了鮮明對比,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正在重塑全球智能時代的權力圖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