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迎來了一則重要動態,谷歌公司公開宣布將加入歐盟的通用人工智能行為準則。該準則作為一個自愿性框架,旨在引導人工智能開發者構建合規的流程與系統。這一舉措不僅展現了谷歌在人工智能監管領域的積極配合態度,也為行業內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樹立了一個典范。
不過,與此同時,另一科技巨頭meta卻持相反立場。在本月初期,meta明確表示拒絕簽署該行為準則,并批評歐盟的AI立法為“過度管控”,認為這將對歐洲的人工智能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谷歌的此番決定正值歐盟即將推行一系列新規則之際。這些規則主要針對那些被認為具有“系統性風險”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并將于8月2日正式生效。包括Anthropic、谷歌、meta和OpenAI在內的多家大型生成模型公司都將受到這些新規則的約束,且需在兩年內全面符合AI法案的要求。
谷歌全球事務負責人肯特?沃克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到,盡管最終的行為準則相較于歐盟最初的提案有所改進,但他對AI法案及該行為準則仍持保留意見。沃克指出,過于嚴苛的監管可能會阻礙歐洲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步伐,特別是當這些要求與歐盟現行的版權法存在沖突,或審批流程過于繁瑣時,可能會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加入歐盟的行為準則意味著人工智能公司將需要遵循一系列嚴格的指導原則。這包括更新其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務的文檔、確保模型訓練過程中不使用盜版內容,并尊重內容所有者的意愿,避免在數據集中擅自使用其作品。
歐盟的AI法案被視為一項基于風險管理的監管舉措,明確禁止了一些具有“不可接受風險”的應用場景,例如認知行為操控和社會評分系統。同時,法案還界定了“高風險”的使用場景,涵蓋了生物識別、面部識別技術,以及在教育和就業等領域中的AI應用。開發者還需對其AI系統進行注冊,并符合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的相關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