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詳細闡述了我國在保障春節市場供應和促進節日消費方面的舉措與成效。他特別提到了河南胖東來等企業在商業設施改造和質量服務提升方面的杰出表現,這些企業成為了行業內的典范。
批發零售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健康發展對于經濟運行的穩定性、質量和效益具有深遠影響。春節期間,各類批零主體如購物中心、商場、超市及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滿足民眾走親訪友、置辦年貨需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為了推動批發零售業的高質量發展,商務部等九部門于去年聯合出臺了相關行動計劃。該計劃以現代供應鏈為引領,明確了批發零售業的發展主線,并作出了全面部署。為了加速政策落實,商務部與財政部還共同啟動了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工作,首批入選的20個城市包括天津等,旨在通過試點示范,帶動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加快建設。
得益于各項政策的有力推動,我國批發零售業的發展態勢穩健向好,為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了強勁動力。據統計,去年批發零售業的增加值達到了13.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高達10.2%,稅收貢獻占總量的七分之一,吸納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五分之一,經營主體數量占全國總數的近一半。這一行業在促進商品流通、創造就業機會、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盛秋平還提到,我國在商業設施改造和提升服務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計改造了23條國家級試點步行街,建設了5188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并推動了社區食堂、護理站、托育點等“宜老宜小”設施進社區,惠及近1.2億居民。山姆會員店、SKP等國際知名品牌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同時,北京朝外年輕力中心、長安市場,上海張園社區等本土商業設施也煥然一新,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在城鄉商貿網絡建設方面,我國同樣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已改造了5856個縣城和鄉鎮商貿中心,以及5.3萬個村級便民服務商店,實現了95%的行政村通快遞。盛秋平以自己的實地考察為例,分享了新疆阿勒泰的農牧民能夠將牛羊肉賣到沿海省份,以及西藏5000米海拔的小鎮能夠順暢實現家電以舊換新的生動故事,這些實例充分展示了我國商業設施網絡的發達程度。
在新型零售模式方面,我國同樣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連鎖經營、直播電商、即時零售供應鏈服務等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統計,2024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到了15.5萬億元,連續12年蟬聯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的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