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眼鏡市場迎來了一波新品發布潮,多家科技公司紛紛推出了功能豐富、適用場景廣泛的智能眼鏡產品,預示著這一領域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靈伴科技與支付寶攜手,率先推出了全球首個智能眼鏡支付方案。這款名為Rokid Glasses的智能眼鏡內置“看一下支付”功能,用戶只需簡單操作即可完成支付,極大提升了支付的便捷性。據靈伴科技聯合創始人向文杰透露,智能眼鏡支付只是未來智能支付生態的開端,隨著技術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智能眼鏡有望成為無處不在的支付終端。
小米集團也在其“人車家全生態發布會”上推出了首款AI眼鏡,起售價僅為1999元。這款僅重40克的眼鏡不僅支持拍攝、視頻通話、直播等功能,還具備掃碼支付等實用特性,被雷軍譽為“隨身的AI入口”。
與此同時,大朋VR也預發布了全新智能穿戴產品DPVR AI Glasses,該產品基于百度智能云平臺,整合了最新一代DeepSeek大模型技術,提供了強大的智能交互能力。它被定位為“智能助手,更是生活搭子”,進一步豐富了智能眼鏡的使用場景。
市場數據也反映了智能眼鏡行業的蓬勃發展。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達到了148.7萬臺,同比增長82.3%;中國市場出貨量更是達到了49.4萬臺,同比增長高達116.1%。
在AI眼鏡新品頻出的背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開始積極布局。博士眼鏡已與多家頭部智能眼鏡品牌達成業務合作;沃特股份的特種高分子材料被用于制備智能眼鏡結構件,以滿足輕量化需求;豪鵬科技在AI智能穿戴領域已形成完善布局,與眾多頭部品牌客戶建立了深度戰略合作。
卓勝微和星宸科技等公司也在智能眼鏡領域有所布局。卓勝微的射頻前端芯片和模組等產品可應用于智能眼鏡等智能穿戴領域;星宸科技則表示,其智能眼鏡客戶將在下半年推出終端產品。
然而,盡管AI眼鏡行業增速顯著,但真正的普及仍面臨續航、交互和生態等方面的挑戰。業界認為,未來3至5年,隨著芯片優化、云端協同及差異化場景的落地,AI眼鏡有望迎來消費拐點。

在第三十四屆哈洽會主會場,一名小朋友正在體驗AI與VR技術結合的智能化眼鏡,這一場景生動展示了智能眼鏡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潛力。
IDC中國市場分析師葉青清指出,2025年對于中國AR/VR市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廠商需要在關鍵時期做好前瞻性的產品規劃,緊跟市場變化調整策略,以在初期拿下關鍵市場份額。
智能眼鏡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也備受關注。IDC在分析報告中稱,智能眼鏡市場將更多向傳統眼鏡渠道拓展,AR/VR眼鏡市場主力將轉向輕量級眼鏡,而專業級眼鏡則將深耕細分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