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年味似乎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然而,真正的年味并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為迎接新年所做的點滴準備之中。那份對“快過年了”的憧憬,不僅僅是對節日本身的期待,更是對籌備過程中忙碌與喜悅的深切感受。從挑選新衣、采購年貨到預訂車票,這些看似瑣碎的事務,實則串聯起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團聚之旅。
新年之際,電商界迎來了一場盛大的慶典——2025年年貨節。作為新年前最重要的營銷節點,年貨節不僅承載著消費者的剛需消費,更成為了品牌和電商平臺展示創意與情懷的舞臺。在當下這個渠道多元、注意力分散的時代,簡單的價格戰和大禮包已難以打動消費者。今年的年貨節,各大平臺紛紛聚焦情緒價值,力求通過創新的形式和貼心的服務,讓消費者在購物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在形式上,年貨節更像是一場以春節為主題的創意盛宴。各類創新商品和春節禮包層出不窮,旨在讓消費者在選購中收獲滿滿的幸福感。據京東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禮盒銷量實現了數倍的增長,其中堅果禮盒、膨化食品禮包、糕點禮盒等成為熱銷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禮包不僅體積龐大,而且內含的產品種類和口味也越來越豐富。以零食禮包為例,鹽津鋪子、三只松鼠等品牌推出的禮包中,包含了多達數十種口味和品類的零食,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這樣的設計不僅方便消費者一站式采購,更在送禮時顯得體面有分量。同時,禮包內的多種口味也為新年期間的分享與社交增添了更多趣味與互動。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接過“年貨采購權”,年味消費也呈現出新的趨勢。美發、美甲、美睫等“美麗三件套”成為過年必不可少的項目,而李佳琦直播間等電商平臺的銷量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吃的方面,年輕人更是展現出了獨特的偏好。他們喜歡嘗試有創意、獵奇的口味。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香菜味的泡面、辣條味的餃子等新奇產品備受00后消費者的青睞。而在白酒市場,年輕人也通過調配等方式,將傳統白酒玩出了新花樣,如將汾酒做成肉桂味、熱白酒等。
除了形式上的創新,電商平臺還在玩法上調動了消費者的情緒。今年年貨節,各大平臺紛紛推出了囤團購、送禮物等玩法。其中,囤團購模式精準抓住了消費者過年“囤貨”的心理需求,聯合品牌推出了更多囤取類商品。消費者可以通過卡券的方式購買不易囤貨的商品,并在一整年中分階段進行兌換,持續享受大促權益。

與此同時,“送禮物”功能的更新也為節日售賣情緒價值提供了新的場景。微信小店率先上線該功能進行灰度測試,隨后淘寶、抖音、京東等平臺紛紛跟進。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將平臺商品直接贈送給好友,實現了更加便捷和貼心的送禮體驗。各平臺的送禮玩法也各具特色,如抖音推出“新春好禮隨心送”活動,京東新增“拼手氣搶禮物”玩法等。
這些玩法不僅提升了平臺在節日場景中的滲透率和參與感,還加強了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黏性。與傳統的“自用型”消費不同,送禮功能引導用戶基于“他人需求”選購商品,拓展了消費場景,帶來了更廣泛的品類需求。同時,結合紅包、拼單等玩法,進一步提升了商品的購買轉化效率。
與十年前相比,送禮的習慣、場景和人群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現在,送禮人群覆蓋更廣泛,年輕一代成為送禮的重要參與者。女性消費者在送禮中的主動性也不斷提升。從禮贈內容看,傳統年貨以煙酒、茶葉、保健品為主,而現在則更加注重情感和個性化表達。年輕的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具有獨特寓意的禮品,如節日限定款、定制化產品等。
今年的年貨節不僅僅是商品的銷售盛宴,更是年味背后那份濃濃的情緒價值的展現。電商平臺通過創新的形式和貼心的玩法,精準觸達了消費者的內心。對于品牌和平臺而言,抓住消費者的情緒比價格戰更為重要。只有將商品與文化、儀式感和情感深度綁定,才能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脫穎而出,實現商業價值和用戶情感的雙重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