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煙花的余韻逐漸消散,農歷端午節的腳步悄然而至。在陽歷5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5月30日,A股市場并未給投資者帶來太多驚喜,反而呈現出縮量陰跌的態勢。然而,盡管如此,滬深300指數在該月內仍實現了1.85%的漲幅,為投資者帶來一絲慰藉。
回顧整個5月,A股市場僅在五一小長假結束后的兩周內表現出色,大盤在這段時間內上漲了7個交易日。具體而言,4月初關稅沖擊導致的跳空缺口在那段時間內得到了填補。然而,自5月15日起,A股市場便陷入了震蕩下跌的態勢,市場熱點輪動頻繁,使得追漲者往往陷入被套的困境。歐美股市中的一句格言“五月賣出,離場觀望”似乎在本月得到了驗證。
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不安,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不可預測言行。盡管中美雙方在5月12日發布的第一階段關稅談判結果超出了市場預期,但市場熱情并未持續太久,不少投資者趁機出貨。當前,市場普遍處于觀望狀態,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動成為影響市場情緒的關鍵因素。
上半年,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出兩大熱門概念:全球資產“再平衡”和中國資產重估。在全球資產“再平衡”的背景下,資金紛紛逃離美元資產,轉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產。大中華地區中,港股成為最受益的市場之一,恒生指數、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均實現了顯著上漲。這一趨勢的背后,既有北水南下的推動,也有歐美資金的積極參與。
中國資產重估的概念則起源于元旦前DeepSeek大模型的問世。這一概念的走紅先是從美股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和MSCI中國(美元)指數的上漲開始,隨后傳導至香港恒生科技指數,并最終引發A股科創類個股的普漲。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A股市場在元旦后出現了“春季騷動”,人形機器人概念等熱門板塊漲幅驚人。同時,北交所的“專精特新”類個股也受到了資金的廣泛關注,股價飆升。
除了人工智能和“專精特新”外,中國資產重估的熱潮還開始向創新藥領域蔓延。5月2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11款創新藥上市,其中5款來自科創板創新藥企。這一消息使得A股創新藥和CRO板塊在5月30日早盤逆市上漲,創新藥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超過20%。

公募基金在上半年也表現出色,漲幅榜前十中有三家北交所主題基金。這些基金的優異表現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資產重估的熱潮正在持續發酵。
然而,隨著年中的臨近,投資者開始將視線投向下半年。近期,各大券商密集召開2025年中期策略會,多家券商對下半年A股市場的走勢持樂觀態度。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表示,中美關稅戰的階段性緩和以及8月可能成為中美博弈走向的下一個關鍵時間點,為市場帶來了轉機的希望。然而,具體到行業配置方面,各家券商的意見則存在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