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低空經濟元年”2024年的到來,低空經濟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國范圍內,近30個省份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更是新設了“低空司”來加強該領域的規劃與管理。工信部等四部門也聯合發布了文件,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別。
在這一波發展浪潮中,北京、上海等15個城市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各類應用場景正在加速構建。科技創新方面,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載人eVTOL飛行器驚艷亮相,而JM2無人機精準反制設備的誕生,也為低空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深圳在低空物流領域更是取得了顯著進展,無人機在醫療救援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飛行架次屢創新高。
教育層面,為應對低空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官方網站公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申請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的消息。業內數據顯示,低空經濟催生出的新崗位中,僅無人機操控員一項就存在100萬的人才缺口,未來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從企業注冊量來看,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注冊量已經突破了萬家大關。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攀升,2019年達到了近十年的峰值1.27萬家。雖然2020年至2022年間增長受限,但隨著全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和利好政策的推動,2023年和2024年注冊量分別實現了36.6%和14.3%的增長。
在行業分布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在低空經濟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達到了28.5%。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也占據了不小的份額,分別占比14.9%和11.7%。這表明低空經濟不僅涉及科技研發,還廣泛滲透到商貿物流等多個領域。
從注冊資本來看,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區間分布相對均衡。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至200萬元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了20.8%。而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占比達到了20.0%。值得注意的是,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雖然數量最少,但占比也達到了8.3%。總體來看,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注冊資本超千萬的企業占比較大,近三成的企業擁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
隨著低空經濟的不斷發展,無人機操控、低空飛行管理、低空物流等新興職業也將不斷涌現,為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將繼續保持蓬勃發展的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