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零售業界傳出一則重大消息:阿里巴巴集團決定將手中持有的高鑫零售78.7%的股權,以約131.38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23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德弘資本。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迅速在業界掀起了波瀾。
回溯歷史,阿里巴巴與高鑫零售的淵源頗深。早在2017年底,阿里巴巴就斥資約224億港元,收購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20年,阿里巴巴再度加碼,追加280億港元投資,成功拿下高鑫零售的控股權。據統計,阿里巴巴在高鑫零售上的總投入已超過500億港元。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阿里巴巴在短短時間內,連續拋售了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兩大資產。特別是高鑫零售的出售,不僅速度快,而且價格之低,讓人咋舌。這一舉動,無疑透露出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正面臨嚴峻挑戰,急需回歸主業的信號。

盡管面臨挑戰,但高鑫零售仍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作為曾經的零售巨頭,高鑫零售在2020年的市值曾突破千億大關,全年銷售額也達到千億級別。盡管近年來市場波動對其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大潤發仍以772.07億元(不含稅)的收入,穩居行業前列。大潤發旗下的門店大多擁有自有物業,且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帶,整體商業價值不可小覷。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高鑫零售也在積極調整策略。一方面,對不良門店進行整改,2024年至少關閉了5家門店;另一方面,加大對M會員店和中型超市大潤發Super的投入,且大潤發Super的經營模式已經成熟。同時,高鑫零售還進行了高層人事調整,由更懂零售行業的沈輝接任CEO一職。這些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2025財年上半年,高鑫零售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同店銷售也實現了同比增長。
然而,高鑫零售也面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其旗下擁有466家大潤發、30家大潤發Super及6家M會員店,其中大潤發超市作為典型的大賣場業態,正面臨著行業老化的挑戰。無論是商品、場景、消費者還是管理團隊,都急需更新換代。大潤發龐大的體量,使得轉型變得尤為艱難。在管理上,老一輩的臺灣團隊及其提拔的中層管理人員已經老去,他們更多地關注如何鞏固現有利益,而非開拓新領域,這導致了諸多問題的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