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聚焦于2024年中國智慧交通發展趨勢的報告,特別是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的部分,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報告深入剖析了自動駕駛行業的現狀、技術進步、實際應用、企業布局等多個維度。
報告指出,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超過3300億元,并預計將持續擴大。技術進步與不斷拓展的應用場景是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投融資方面,2024年前九個月的投融資事件已超過去年全年,總融資金額達到260億元,顯示出行業投資環境的回暖。地域分布上,投融資活動主要集中在汽車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
企業方面,多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紛紛加速IPO進程,以獲取更多資金支持。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科技公司等多方力量共同塑造了行業的多維競合格局,各自展現出了獨特的競爭優勢。整個產業鏈也在蓬勃發展,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共同推動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滲透與應用落地。
在技術發展趨勢與落地應用方面,報告強調了汽車智能化趨勢的明顯性。AI技術的運用顯著提升了自動駕駛的精準度和效率,國內廠商正加速在這一領域的布局。城市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導航輔助駕駛)有望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受到消費者青睞的NOA汽車滲透率有望提升,同時價格區間也有望下探。在落地應用方面,車企的積極發力與政策的有力護航共同推動了自動駕駛的規模化、商業化進程。

報告還詳細分析了典型企業的布局情況。特斯拉以其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計劃推出Robotaxi服務,并在算力領域進行了多維度布局。百度則通過不斷迭代技術,打造了Apollo平臺,并實現了顯著的商業化成果,其“蘿卜快跑”服務訂單量已超過800萬單。華為發布了昇騰芯片與智能駕駛平臺,成立了車BU部門,ADS解決方案也在持續迭代,實現了端到端的智能駕駛。小鵬汽車則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了駕駛體驗,量產了端到端大模型,構建了數據閉環,并提升了算力儲備。


盡管自動駕駛行業前景廣闊,但仍面臨諸多挑戰。行業層面,傳感器與算力瓶頸、法規標準缺失等問題亟待解決;企業層面,成本高、商業變現難、法規合規風險等也是企業需要克服的難題。面對這些挑戰,行業各方需共同努力,通過技術攻堅推動智能化發展,多元創新拓展應用空間,同時期待政策的進一步引領和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