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這家在機器人領域迅速崛起的企業,正將其技術創新的焦點轉向人形機器人的上半身研發。
據鈦媒體AGI獨家消息,宇樹科技近期悄然啟動了自研“靈巧手”項目,此舉標志著公司在技術探索上的又一重大跨越。為了支撐這一項目的順利推進,宇樹科技廣泛招募了包括AI算法工程師、機電全棧工程師、機械工程師在內的多名專業人才,特別強調了嵌入式機電系統軟件的開發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AI大模型算法工程師的崗位薪資高達每月6.5萬元以上,年薪逼近80萬元大關,足見宇樹科技對此項目的重視程度。
一位機器人行業的資深人士向鈦媒體AGI透露,宇樹科技以往在AI領域的投入相對較少,更多聚焦于四足機器人下半身的運動控制展示。然而,隨著“靈巧手”項目的立項,宇樹科技正逐步補齊其在人形機器人技術棧中的關鍵一環。該人士強調,盡管下半身的運動控制同樣重要,但人形機器人的未來發展無疑需要靈巧手、大模型等技術的加持。
宇樹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來,便以高性能四足機器人的研發和銷售為核心業務,迅速占據了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其四足機器人的銷量占比超過全球市場的60%,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2023年,宇樹科技正式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H1,售價高達9萬美元。隨后,在2024年5月,宇樹科技又推出了第二代人形機器人G1,起售價降至9.9萬元人民幣,大幅降低了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門檻。
宇樹科技的明星產品不僅在價格上引人注目,更在2025年春晚的舞臺上大放異彩。H1人形機器人在春晚中的精彩表現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相關產品一度供不應求,日租金甚至高達1.5萬元,二手市場更是被炒至12萬元的高價。

然而,盡管H1和G1在人形機器人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它們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下肢運動控制上,如回旋踢、翻跟頭等動作。對于更為精細的末端操作,如抓握、捏取等,仍需要依賴外部加裝的靈巧手相關產品。這正是宇樹科技啟動自研“靈巧手”項目的初衷所在。
“靈巧手”作為一種高度精密和智能化的機器人手部裝置,能夠模擬人類手部的各種精細動作,并配備多種傳感器以實現精準控制。在工業生產、醫療手術、科學研究等領域,靈巧手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靈巧手仍處于早期階段,距離理想中的性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面對這一挑戰,宇樹科技選擇自主研發,以提升手腕和手指的感知和執行能力。據透露,宇樹科技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立了分公司,以加速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拓展。同時,宇樹科技也與多家在AI、機器人模型、靈巧手等領域具有深厚積累的公司展開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發展。
盡管市場上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進展及未來應用前景存在分歧,但宇樹科技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宇樹科技的創始人兼CEO王興興表示,AI驅動機器人進化的速度遠超預期,到2025年底前,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將達到一個新的量級。他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人形機器人將逐漸在服務業和工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家用市場的普及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