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月的科技舞臺上,一場圍繞人工智能通用智能(AGI)領域的深刻變革悄然上演。DeepSeek的崛起,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讓整個行業陷入了深思與調整之中。
DeepSeek的成功,不僅讓大廠內部的AGI創業團隊和明星創業公司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戰略方向,更促使整個行業將技術突破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產品更新或許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但在DeepSeek的啟示下,技術實力成為了決定企業未來走向的關鍵。據知情VC透露,Moonshot等公司已開始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基礎模型的研發中,而非過度依賴產品推廣。這一轉變,無疑是對DeepSeek現象的直接回應。
在DeepSeek的影響下,大廠之間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騰訊,這個在過去兩年里在大模型領域表現不溫不火的巨頭,憑借元寶的快速接入,成功抓住了DeepSeek+的風潮,實現了從防守到進攻的華麗轉身。而字節,這個一度被業界看好的AGI領頭羊,也不得不面對DeepSeek帶來的沖擊,對其大模型團隊進行了大幅調整。據內部消息,字節的基礎模型技術研究團隊在春節期間經歷了人員大換血,由吳永輝接替朱文佳成為新的技術負責人,這一變動無疑彰顯了字節在AGI領域的決心與魄力。
然而,DeepSeek的崛起并未讓所有人信服。有VC認為,算法沒有壁壘,DeepSeek現象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被其他公司追上。這種觀點,無疑忽視了AGI領域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事實上,DeepSeek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并未實現終極AGI。其R1模型仍存在諸多缺陷,如通用能力不足、語言混淆等。因此,將DeepSeek視為AGI領域的唯一贏家,顯然過于樂觀。
那么,AGI的壁壘究竟在哪里?或許,我們可以從DeepSeek與Moonshot等公司的對比中找到答案。DeepSeek與Moonshot幾乎同時成立,但在技術學習和創新上,DeepSeek顯然占據了先機。這使得DeepSeek在基礎模型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差,從而構建了領先的技術研發期和生態護城河。而其他公司,如Moonshot,雖然也具備訓練千億大模型的能力,但在過去兩年里更重視產品增長,忽視了底層技術的創新,從而失去了與DeepSeek競爭的優勢。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公司就沒有機會。AGI是一個逐步取得勝利、逐步催生商業技術產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團隊將根據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專長,在AGI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自動駕駛技術從L2到L4的過程中衍生了不同維度的產品商業化一樣,AGI也將是一個逐步發展和成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字節等大廠以及眾多創業公司都將參與其中。他們或許無法復制DeepSeek的成功,但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優勢,在AGI領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畢竟,AGI是一個行業,而不是一個產品。它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持續創新,才能實現最終的突破。
DeepSeek內部也在加速推進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據透露,DeepSeek計劃在今年3月發布V3.5版本,6月之前發布V4版本。這將進一步鞏固其在AGI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為其他公司提供了追趕的機會。
在AGI的征途上,有人退出,有人堅持,也有人新加入。但無論如何,這條路上都不會只有DeepSeek。正如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歷程所證明的那樣,最終的贏家往往不是最初的領跑者,而是那些能夠持續創新、適應市場變化的公司。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AGI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領域里,將會有更多的公司脫穎而出,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