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步入倒計時,各項關鍵設備逐一亮相,2030年目標愈發清晰。
自嫦娥一號于2007年開啟中國探月之旅以來,月球探索已成為中國航天的重要篇章。從最初的繞月拍攝,到后來的落月探測、月壤采集,每一步都堅實有力,為后續載人登月奠定了堅實基礎。

嫦娥系列探測器的成功,不僅展示了中國航天的技術實力,更為載人登月積累了寶貴經驗。嫦娥一號的高精度地形圖、嫦娥二號的小行星探測驗證、嫦娥三號的軟著陸與巡視、嫦娥四號的月背登陸、嫦娥五號的月壤采集,每一步都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的不斷突破。
如今,夢舟載人飛船、攬月登月艙、望宇登月服等關鍵設備已紛紛亮相。夢舟飛船,作為載人登月的核心工具,其結構復雜,具備深空對接能力,已完成多次試飛與地面熱試,驗證了其耐高溫、結構穩定及逃逸系統性能。攬月登月艙則與夢舟一同發射,繞月分離后執行登月任務。望宇登月服,材料輕便、耐壓,能夠滿足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各種動作需求。
月球車探索系列也已更新換代,實現載人駕駛,配備扶手、座椅及導航模塊,在新疆阿勒泰山區完成了越障測試,表現出色。長征十號火箭,作為登月任務的主力運載工具,其推力大、穩定性強,已完成動力系統全程點火試驗,火箭總段正在與夢舟、攬月等設備匹配。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的時間表已明確,每一步都緊密相連,不容有失。2026年,嫦娥七號將率先出發,尋找月球南極的水冰資源,測試月面通信鏈路及短期駐留能力。2028年,嫦娥八號將承擔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前期建設任務,帶上3D打印模塊,測試月壤就地制造結構的可能性。在此期間,夢舟Y版飛船將在近地軌道進行多次飛行測試,確保各項系統穩定可靠。

與此同時,美國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卻遭遇重重困難,由于技術、預算及合作模式等問題,載人登月時間一再推遲。相比之下,中國的探月計劃顯得更為穩健,全部系統統一研發,內部技術閉環,執行效率高。中國的探月之旅,雖然低調,但進度穩健,每一步都朝著2030年的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