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在技術發展的浪潮中正逐步展現其無限潛力,這得益于數據與算法的深度交融。從最初的簡單摔倒后迅速起身,到如今能夠步入家庭、零售及工業等多個領域,人形機器人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是對技術邊界的勇敢跨越。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攜手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機構,近期公布了一項革命性的算法技術,這項技術使得人形機器人在面對各種復雜環境時,都能實現快速且穩定的站立。據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青年科學家龐江淼介紹,這是全球首個能夠在廣泛地形上實現自主站立的算法。此前,人形機器人的站立多依賴于預設的程序和固定的地形,而此次的突破則通過交互學習技術,讓機器人能夠在不同的場景、地形和姿態下自如站立。

為了使機器人的行為更加貼近人類,模仿學習成為了關鍵所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為此開發了一套全新的數據采集遙操作設備,該設備融合了上肢外骨骼和下肢腳踏板,可以精確捕捉并復現操作員的動作。據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聯培博士生賁清煒介紹,這套設備極大地提高了數據采集的效率,使得單個操作員就能同時控制機器人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動作。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機器人的學習能力,也為未來在危險環境下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想象一下,在火災或有毒氣體泄漏等極端環境中,操作員可以在安全距離外通過這套設備控制機器人執行任務,既保障了人員的安全,又提高了救援和應急處理的效率。人形機器人的這一進步,無疑為人類的安全和便捷生活開辟了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