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動力創始人Marc Raibert在近期于美國休斯頓舉辦的達索系統3DEXPERIENCE World峰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消息:他的AI Institute已經購入了中國機器人創新企業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產品,旨在對其性能進行深度測試。
Raibert表示:“我們的實驗室不僅采購了宇樹的人形機器人,還購入了幾款小型機器人,它們的價格相對親民。盡管我們與宇樹在某些領域是競爭對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購買其產品,探究其真實能力。”

Raibert對宇樹機器人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回憶起去年夏天參加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情景:“當時宇樹發布了27個人形機器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我首次訪華,并與宇樹的CEO進行了深入交流,我認為他們的團隊非常優秀。”
波士頓動力以四足機器人Spot和人形機器人Atlas聞名。當被問及波士頓動力與宇樹機器人的差異時,Raibert雖未詳細展開,但坦言:“兩者之間存在諸多不同,競爭在所難免。我很期待看到它們未來的發展軌跡。”
Raibert還特別提到了DeepSeek所引領的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浪潮。他興奮地說:“看到DeepSeek這樣的創新源自中國,我感到非常高興。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領域仍在蓬勃發展,我們遠未到達終點,未來必將涌現更多改變技術格局的新理念。”
作為機器人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Raibert認為人形機器人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關鍵一步。他強調,硬件與軟件的協同發展對于實現AGI至關重要。同時,他也對AGI的實現時間持謹慎態度:“AGI何時到來是一個復雜且充滿炒作的問題。智能具有多維性,機器要達到完全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倫理和監管因素也使得預測AGI的具體時間變得困難重重。”
Raibert指出,在AGI到來之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人員、監管機構以及企業需共同應對AI技術帶來的諸多挑戰,尋找平衡點。例如,大型語言模型開始產生幻覺現象,相關企業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談及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時,Raibert認為盡管人形機器人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要進入普通家庭仍面臨諸多障礙。他列舉了三大挑戰:家庭環境的多樣性、安全性問題以及高昂的成本。他說:“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仍然過于昂貴。”
在創立波士頓動力30年后,Raibert于2022年成立了AI Institute實驗室,專注于探索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的基礎科學研究。他認為,盡管人形機器人已經能夠模擬人類的許多能力,但在肌肉纖維、神經、皮膚等細微組織方面與人類仍有較大差距。他坦言:“這些細微之處的差異正是我當前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