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發布的《世界奶業中國方案:高質量引領的奶業現代化答卷》報告中,中國奶業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全面展現。報告顯示,歷經二十余載的不懈努力,中國在奶源質量、奶牛單產及乳品安全等多個維度均實現了顯著提升,其核心指標如蛋白質、脂肪含量、體細胞數及菌落總數等,均已超越了歐盟標準。尤為行業領軍者伊利,其原奶的菌落總數表現更是遠勝于歐盟基準。
為了深入探究這一顯著進步背后的秘密,記者近日親臨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實地探訪了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伊利全球智造標桿基地以及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親身體驗了中國奶業智能化轉型的壯麗圖景。

在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記者目睹了奶牛在1600畝的廣袤土地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場景。這里,傳統的人工飼養模式已被全自動化的管理系統所取代,奶牛享受著從自動飼喂、無人擠奶到機器人清糞的一站式服務。大數據平臺精準調控牛舍環境,確保奶牛處于最佳生活狀態。牧場還構建了一套綠色閉環系統,將糞污轉化為有機肥料,循環利用于牧草種植,不僅實現了生態循環,還通過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等低碳措施,為牧場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后,記者走進了伊利全球智造標桿基地,這里液態奶和奶粉生產線的智能化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預處理、罐裝、外包裝及倉儲等各個環節均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奶粉生產線采用了歐洲最高標準的衛生設計,產能效率提升了20倍;液態奶生產線則具備日處理7000噸鮮奶的能力,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工廠之一。更為重要的是,整個生產流程始終貫徹綠色低碳理念,從熱能回收、工藝創新到資源再利用,每一處細節都彰顯了節能減排的決心。

在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記者感受到了科研創新的強大力量。這里匯聚了眾多頂尖院士和行業專家,圍繞奶牛育種、養殖模式、原料開發、裝備制造及品質提升等關鍵領域展開深入研究。通過自主研發,中心在乳鐵蛋白提取、益生菌包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乳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目前,二期工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旨在進一步推進前沿科技的研究與應用,加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乳制品精深加工體系。
從生態牧場的科學飼養,到智能工廠的高效生產,再到創新中心的科技引領,中國奶業正以智能化的方式,構建一條完整、綠色、可持續的全產業鏈。在呼和浩特的探訪之旅中,記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奶業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正如業內專家所言,中國奶業在短短二十年間,已跨越了與奶業發達國家之間上百年的差距,成為了全球奶業版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