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R1模型的問世,標志著AI領域的新突破。2025年初,這家本土創新企業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性能直逼OpenAI的GPT-1正式版,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引發轟動。該模型的強大能力不僅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還激發了對DeepSeek創新潛力的深入討論。
緊跟DeepSeek的步伐,國內外科技巨頭紛紛采取行動,力求與這一前沿技術實現無縫對接。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國際云服務提供商,以及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華為云等國內領先企業,均宣布已成功接入DeepSeek模型。與此同時,以AI產品應用為核心競爭力的萬興科技等公司,也迅速完成了與DeepSeek-R1大模型的適配工作,讓用戶得以率先體驗這一創新技術的魅力。
DeepSeek的快速發展不僅體現在技術上,其在人力資源市場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開年之際,#deepseek招聘實習生月薪過萬#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首,彰顯了這家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據公開信息,DeepSeek的實習崗位薪酬頗具競爭力,AGI大模型實習生的日薪范圍在500元至990元之間,月薪輕松過萬。
除了實習崗位,DeepSeek還在進行大規模的高薪招聘活動。其母公司幻方量化在招聘平臺上發布了30多個崗位的招聘信息,涵蓋深度學習研究員、核心系統研發工程師、數據研發工程師等多個領域。其中,“深度學習研究員-AGI”、核心系統研發工程師(校招)、大模型全棧工程師等崗位的年薪均可超過百萬元。
據公開報道,DeepSeek的員工數量已從約150人增加至近200人,擴張速度驚人。這一人才戰略不僅為DeepSeek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反映了人工智能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對AI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據央視財經報道,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已達2.49億人,占整體人口的17.7%。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19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行業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AI人才缺口將達到400萬。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大AI公司紛紛以高薪為誘餌,打響了一場激烈的“人才戰”。例如,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千萬元年薪招募羅福莉,或讓其擔任小米AI實驗室的大模型團隊負責人;字節跳動則高薪挖角原阿里通義大模型技術團隊的關鍵成員。在AI產品應用領域,AIGC軟件A股上市公司萬興科技同樣開出了極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吸引產品經理、技術研發、營銷等專項人才加入。

萬興科技的招聘信息顯示,部分崗位的年薪可達百萬元。高級商業化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策劃經理的年薪范圍在60-100萬元;高級圖像算法工程師的年薪在60-90萬元;高級用戶運營經理、高級創意規劃經理的年薪則在50-80萬元。萬興科技還提供多語言崗位、多地區崗位供求職者選擇,工作地點覆蓋深圳、長沙、杭州三地。作為同時涉足出海和AI兩大熱門賽道的A股上市公司,萬興科技在全球擁有超過15億用戶,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針對AI人才缺口持續擴大的問題,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沈陽指出,AI行業不僅需要理論和算法研究人才,還需要基礎模型研發、應用開發、人機交互與協同等多方面的人才。因此,構建一個均衡合理的AI人才體系至關重要。同時,還應推動各行各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人才的融合。盡管人工智能在專業領域的能力可能尚不及普通專家或熟練技術工人,但關鍵在于如何將人工智能的輔助功能與技術專家的收入提升相結合,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