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正逐步融入人類生活,這一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正逐漸成為現實。近日,樂聚機器人公司成功向北汽越野車交付了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不僅如此,銀河通用機器人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創業公司,也在短時間內推出了其革命性的第一代產品——Galbot G1。這款輪式、雙臂、身體可折疊的人形機器人,憑借其出色的性能,贏得了美團戰投、經緯創投、IDG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
與此同時,智元機器人也在積極推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自2024年8月發布“遠征”與“靈犀”兩大系列共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新品以來,智元機器人已累計量產近1000臺,其中雙足機器人占比過半,主要應用于交互服務和柔性制造領域。智元機器人的上海臨港量產工廠也于去年投產,這是上海首座人形機器人量產工廠,具備體系化、標準化的機器人生產流水線。
在技術方面,智元機器人自研的PowerFlow關節模組已實現量產化迭代升級,并在新一代機器人中集成了多種傳感器。智元還自主研發了智能機器人通信框架AimRT,結合Model-based與Learning-based兩種算法,進一步提升了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與適應能力。銀河通用機器人則在具身智能領域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其發布的GraspVLA大模型解決了數據瓶頸和泛化瓶頸問題,使得機器人能夠快速適應新需求。
然而,盡管人形機器人在技術和商業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在實際應用場景方面,人形機器人整體上缺乏具體的優化和應用場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在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在技術方面,如腿足控制等關鍵技術仍有待加強。從盈利角度來看,目前除了將機器人出售給生產企業外,人形機器人廠商尚未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
以樂聚機器人為例,其KUAVO人形機器人雖然在國內首款可跳躍、適應多地形行走的開源鴻蒙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續航、避障功能以及運動控制技術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同樣,銀河通用機器人在高難度動作方面也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特別是在家庭服務領域,人形機器人有著更廣泛的市場需求。然而,要想從工業領域走向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還需要跨越運動控制能力、電池續航能力、生產成本以及端側算力等多座大山。當前的人形機器人大多只能從事簡單的肢體動作,而在家庭服務中,諸如做飯、照顧老人、打掃衛生等都對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電池續航能力也是制約人形機器人在家庭服務中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
高昂的生產成本也是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的一大障礙。要想降低生產成本,就需要在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制造以及材料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時,端側算力也是人形機器人實現智能化功能的關鍵。當前,我國在高端算力芯片方面還需追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
盡管如此,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大趨勢仍難以阻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人形機器人必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涌現,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