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環球時報社、中國科協新技術開發中心以及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聯合揭曉了50項“新質生產力產業實踐示范案例”。這一評選覆蓋了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和低空經濟等多個領域,其中每個熱門領域均評選出5個科技突破案例,另有25個案例來自各行各業的創新探索。
在備受矚目的人工智能領域,華為云盤古大模型憑借卓越的技術能力和應用實踐,成功躋身TOP5示范案例之列。科大訊飛、順豐、騰訊音樂、海螺集團、華大基因、天士力和云南白藥等企業也因在AI大模型應用方面的出色表現,榮獲示范案例稱號,共同展示了AI大模型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和顯著成效,為中國式AI與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提供了生動實踐。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指出,2024年國內大模型產業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從基礎大模型向多模態發展,二是大模型與行業應用的深度融合。他認為,我國在推動大模型與各行各業結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有望在全球范圍內走在前列。同時,他也強調了構建國產萬卡系統和異構卡聯合訓練的重要性,以更好地支撐國產大模型的訓練。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則表示,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在AI工具領域面臨著巨大機遇,特別是在機器人等新興和未來產業中,通過AI賦能可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的效益。

華為云大數據與AI領域總裁尤鵬受邀出席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他強調,在智能化時代,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AI生態,迎接AI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推動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應用。
本次評選活動中,“人工智能”成為一大亮點。不僅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競爭激烈,AI的應用實踐也廣泛分布在多個行業的案例中。據統計,50大案例中超過半數涉及AI應用實踐,凸顯了人工智能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躍升的關鍵引擎。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江濤分享了基于昇騰AI云服務推出的國內首個萬卡規模大模型算力平臺“飛星一號”,該平臺實現了大模型訓練推理一體化設計,解決了大模型時代的“卡脖子”問題,并推動了訊飛星火大模型的持續迭代升級。

順豐科技AIoT領域副總裁宋翔介紹了順豐在垂域大模型方面的探索,推出了豐語大模型和豐知大模型,分別用于處理知識的沉淀和轉化以及結構化數據分析和決策,構建起物流行業大模型,實現了AI在物流行業的可控、可信、可用。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許越則分享了海螺集團在建材行業首個大模型的探索成果,包括生產尋優預測大模型、皮帶機裝備AI大模型和安全AI大模型等,實現了水泥燒成煤耗降低、熟料強度預測準確率提高以及皮帶機無人巡檢等效果,為行業增安、提質、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華為云作為眾多領軍企業的選擇,通過堅定投入根技術、構筑全棧AI能力,以盤古大模型、昇騰AI云服務等創新技術,支撐了千行萬業的創新發展。尤鵬介紹,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堅持AI for Industry,圍繞行業場景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已在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中落地應用,得到了產學研的權威認可。
華為云還升級了昇騰AI云服務,提供了一站式大模型工具鏈ModelArts Studio,支持盤古大模型及第三方大模型的開發與托管服務,降低了AI應用門檻,加速了AI在行業中的落地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