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末,AI領域迎來了一次震撼性的宣布:前OpenAI聯合創始人Ilya聲稱,大型模型的“預訓練”階段即將落幕,因為互聯網數據已被“充分挖掘”。盡管目前尚未有成熟的下游應用嶄露頭角,但這一宣告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劃分了AI大模型發展的新階段。
就在Ilya發表此番言論的前一天,芯片巨頭博通發布了其財報,CEO陳福陽對自家XPU芯片的未來充滿信心,預測2027財年營收將達到600億至900億美元。XPU是博通與多家科技巨頭如谷歌、亞馬遜、meta等合作開發的ASIC芯片,與英偉達的通用GPU芯片形成鮮明對比。
ASIC和GPU在AI大模型的上游應用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ASIC擅長推理,而GPU則在訓練方面更具優勢。Ilya和陳福陽的預測不謀而合,都指向了一個相同的趨勢:AI芯片的需求將發生顯著變化,GPU的熱度或將減退。
這一消息迅速在市場上引發連鎖反應。博通的股價在13日飆升24%,市值一舉突破一萬億美元大關;而與此同時,英偉達則連續四個交易日遭遇下跌。博通從原本的800億美元市值躍升至萬億級別,充分顯示了資本市場對其ASIC業務前景的看好,以及對GPU可能被ASIC取代的預期。
然而,AI芯片的新一輪競爭或許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激烈。GPU與ASIC的競爭早已有之,谷歌早在七年前就發布了初代定制TPU用于機器學習。預訓練減速并不意味著通用模型的終結。
博通的財報顯示,其AI收入增長遠超預期,全年同比增長了220%,推動半導體業務收入創下301億美元的新高。CEO陳福陽對市場規模的樂觀預測,使得博通的ASIC業務被廣泛認為即將步入上升期。然而,博通的業務構成復雜,除了ASIC之外,還有以太網交換芯片、路由芯片等其他產品。
ASIC作為博通網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占比最高,達到32%。這一業務是通過收購存儲公司LSI而得以拓展的。在數據中心相關的網絡連接設備領域,博通已是資深玩家,擁有穩固的市場地位。然而,英偉達通過收購Mellanox也進入了交換機市場,與博通形成了直接競爭。
盡管ASIC的研發成本高昂,但博通短期內并不缺訂單。谷歌作為博通TPU的長期客戶,內部幾乎全部使用TPU,去年已突破200萬顆的規模。微軟與OpenAI在AI發展上的分歧也為ASIC的前景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微軟CEO Satya表示,他更看重應用層,而OpenAI則希望獲得更多訓練資源。
盡管博通勢頭強勁,但英偉達在短期內仍難以被撼動。從技術層面來看,GPU同樣可以進行推理工作,并且在高性能階段仍受到各大模型廠商的青睞。然而,隨著市場進入性價比階段,英偉達成為了眾多廠商的“敵人”,大家紛紛尋求替代方案。博通作為目前唯一能與英偉達抗衡的“敵人”,自然成為了各大模型廠商的“朋友”。
不過,也有市場聲音認為,博通的漲幅可能透支了未來的潛力,而英偉達則存在超跌的情況。預訓練減速并不意味著通用模型的終結,如果ASIC快速替代GPU,將可能對現有LLM框架產生重大影響。然而,仍有不少公司在瘋搶英偉達的GPU,如馬斯克的初創公司xAI,與微軟、谷歌、meta的競爭日益激烈。
目前來看,只要海外云計算大廠在AI服務器上的資本支出不放緩,英偉達、博通和Marvell等廠商仍能在人工智能軍備競賽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在沒有成熟應用出現的情況下,各大模型廠商還能持續燒錢多久,仍是一個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