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領域迎來了一項重大創新成果,中國移動在2025年7月29日正式宣布,我國首條反諧振空芯光纖商用線路已順利開通。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標志著我國在光通信技術上邁出了顛覆性的一步。
這條開創性的線路位于廣東深港證券交易所的數據中心之間,采用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空芯光纖技術,實現了多個國際領先的性能指標。通過反諧振空芯光纖的應用,光信號在空氣纖芯中傳輸,損耗實測值小于0.09dB/km,這一數據較傳統實芯光纖降低了7.6倍,創下了全球商用光纖損耗最低的新紀錄。
在傳輸效率方面,該線路在20公里的鏈路上實現了單芯光纖雙向128Tb/s的超大容量傳輸,這一效率較傳統光纖提升了3倍以上。這種低損耗特性使得光信號能夠長距離傳輸而無需中繼站,從而顯著降低了網絡建設和運維的成本。
除了傳輸效率和損耗方面的突破,該線路在時延優化方面也表現出色。深港交易所之間的數據傳輸時延降至1.07毫秒,相比傳統光纖降低了30%以上,完全滿足了高頻金融交易對微秒級時延的嚴苛要求。這一改進意味著股票交易指令從下單到成交的響應時間能夠縮短至傳統系統的60%,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反諧振空芯光纖的非線性效應得到了極大的抑制,降低了超1000倍。這意味著在現有系統器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試可以進一步提升傳輸距離和帶寬。在相同的設備條件下,空芯光纖系統的容量潛力是傳統光纖的5-8倍,特別適用于5G核心網、數據中心互聯等大帶寬場景。
在實際部署方面,該線路全程鋪設于城市地下管網,并成功通過了臺風“馬力斯”過境區域的考驗。在積水、擠壓等極端條件下,空芯-空芯光纖熔接損耗為0.05dB,空芯-實芯連接損耗為0.3dB,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中國移動聯合長飛、領纖等產業鏈伙伴,攻克了戶外熔接、防水密封等工程難題,形成了一套適用于復雜環境的部署方案。
在產業鏈自主可控方面,該線路采用的空芯光纖由暨南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團隊研發。其反諧振結構設計使得光場約束效率提升了20%。配套的熔接機通過優化放電參數,將單次熔接時間縮短至10分鐘,損耗控制在0.05dB以內,達到了商用級標準。從光纖預制棒到熔接設備,核心技術均實現了國產化,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盡管空芯光纖目前的價格約為3.6萬元/芯公里,是傳統光纖的2000倍,但通過優化拉絲工藝和引入產業基金支持,預計2026年成本可下降50%。中國移動已設立了90億元的交投產業基金,重點支持空芯光纖的相關研發和產能擴張。
在應用場景方面,深港線路已經承載了兩地交易所的實時交易數據,使得跨境訂單處理效率提升了40%,每年可減少因時延導致的交易損失超過億元。未來,該線路還將擴展至上海-香港、北京-新加坡等金融專線,構建覆蓋亞太地區的毫秒級交易圈。同時,空芯光纖還能夠降低算力樞紐間的時延30%以上,支撐智算中心的分布式部署。
在數據中心互聯方面,深圳-東莞試驗網利用空芯光纖實現了20公里單纖雙向128Tb/s的傳輸,較傳統方案節省了75%的光纖資源。微軟等國際企業已經在Azure數據中心部署了空芯光纖。中國移動計劃在2025年底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成10個空芯光纖互聯的數據中心集群,實現“算力即服務”的按需調度。
作為未來通信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空芯光纖支持O-L波段聯合傳輸,可兼容現有光模塊進行直接升級。中國移動正在推進“智慧交通2030”戰略,計劃在南寧繞城高速建設5G+V2X示范路段,利用空芯光纖的低時延特性支持L4級自動駕駛測試。其低色散特性有助于減少色散補償模塊的功耗,助力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