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整體走勢回暖,新經濟股成了南向資金的“掃貨”目標,而新經濟背后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云計算等軟件股也同樣走出了上升通道。截至收盤,SaaS龍頭金蝶國際(00268)漲0.88%,報價28.45港元,成交額為9188萬港元。
金蝶的崛起可以被看作云計算軟件行業的一個發展切面,以其為代表的數據服務商,逐漸從不同企業的幕后走到臺前,從隱形冠軍成為了行業執牛耳者。在云服務企業迅速成長的背后,國產替代風潮、大環境的變遷、企業自身技術發展這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國產替代不僅僅發生在被“卡脖子”的部分硬件領域,數據也是實現“國產自主可控”的關鍵一環。除了信息安全因素外,中國企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對軟件的適配需求也加速了國產替代的進程。
此前,在SAP、Oracle、IBM為主導的云時代,金蝶、浪潮等中國軟件廠商只能作為前者的補充,很難觸及大型企業的核心系統。但隨著中國企業互聯網化,其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已經走在了全球的頂端,很多場景和業務只有中國才有,國外軟件越來越難以滿足中國企業的管理需求,這就給國產軟件企業制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這樣的新環境和管理模式下,中國企業對靈活性、穩定性、高彈性的定制化需求不斷提升,推動著國產軟件廠商崛起。金蝶中國總裁章勇認為,到2023年,中國軟件公司在大型企業市場的占有率有望超過50%,超過海外公司總和。未來的5~10年,將是中國軟件行業巨大的利好機會。
當然,這也離不開另一個關鍵因素——軟件服務商自身技術的不斷完善。以金蝶為例,2018年,金蝶研發并推出了企業級PaaS平臺金蝶云·蒼穹,該平臺以云原生、低代碼為標配。據金蝶中國執行副總裁、研發平臺總經理趙燕錫介紹,“真正的企業級PaaS平臺,必須是‘懂企業業務’的,IT只是輔助”。
具體來看,金蝶為企業開發的動態領域模型(KDDM),是了提煉高頻及通用的企業業務場景的產物,并封裝成可復用的功能模塊,非常適合目前中國企業數字化進程中對軟件的模塊化要求。
據悉,金蝶已在企業級平臺的研發上投入將近50億,獲得超過110件專利,其中4次獲得國家專利獎,相關軟件著作權超過70件。
基于金蝶提供的超級數字化業務能力組裝平臺,其客戶名單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500強企業,包括華為、招商局集團、萬科集團、國家電投集團、河鋼集團、物產中大集團、廈門建發等。
目前,這一客戶名單還在不斷擴大:2021上半年,蒼穹和星瀚共新簽客戶142家,蒼穹PaaS平臺已經累計服務超過400家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