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開源生態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云計算進入高速發展期,云原生作為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技術,成為驅動數字基礎設施的強大引擎,開源為數字科技與產業發展在鏈接與融合上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我國軟件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也為云原生行業帶來了更多機遇。
近日,以“技術驅動·戰略重塑”為主題的騰訊云原生加速器首期二次封培在上海開啟,眾多行業專家、投資人與云原生企業相聚一堂。藍馳創投投資合伙人石建平從投資邏輯層面切入,通過多個實際案例為在場加速器企業成員深度解析云原生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藍馳創投投資合伙人 石建平
以下為石建平老師的干貨分享,助你在產業創新浪潮中,抓住新的機遇。
深入云原生,順勢而為才能收獲成功
對于企業發展之道,石建平與學員們分享了其多年商業觀察的心得和體會。他認為,企業發展一定要順勢而為,開源、云計算對中國計算軟件發展是非常好的機會,因此企業順著行業態勢發展,在積累質變的同時抓住機遇,方可收獲成功。
機遇與挑戰共存,初創企業如何順風而行?
抓手一:具備獨特性、前瞻性思維,豐富創新項目
近年來,我國極具生命力的新技術發展迅猛,給眾多創業團隊帶來新的機會,尤其是在新興領域的應用發展。隨著數字科技發展,各類軟件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讓中國的技術軟件行業有新的驅動因素,對中國在軟件能力加速方面起到關鍵性幫助,為中國技術軟件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生態環境,因此我國開源軟件未來的機遇十分可觀。
石建平指出,我國目前開源行業存在的難題,即我國開源總項目、行業軟件創新項目較少,長此以往導致開源軟件行業發展遲緩。
因此企業在開創項目時,應該具備獨特性、前瞻性思維,進一步豐富創新性,向差異化方向發展,研發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才有成功的機會。
抓手二:用戶下沉時代,關注更多樣化的需求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用戶層正逐漸下沉,這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云原生企業在發展中,除了要解決客戶需求,另一方面更要關注用戶達成變化。
產品快速迭代,整個行業對工業軟件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用戶都發生了簡化。從以前面向專業用戶,到現在面向非專業用戶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非用戶需求。
在用戶層逐漸下沉的時代,對于軟件的需求將越來越簡化、多樣化,因此給企業提供了更多機遇。企業可將目光從專業用戶移至下沉用戶,與更多非專業用戶達成合作,積累更多經驗。
抓手三:關注網絡架構方向,提升核心競爭力
未來整體的網絡架構會更開放、更協同。未來的云計算框架不僅是軟件的變化,可能芯片架構、物理架構都會發生改變。
從企業需求角度與技術角度出發,目前企業的IT環境和數據環境都向第三方開放,注重數據安全性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數據治理和管理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因此在未來,云端數據運維領域有著有非常大探索空間。因此企業應關注網絡架構方向,提升自身技術能力,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比如,在云計算基礎軟件領域,青云就是一個有利的參考案例。青云作為云計算的創業公司,從公有云、軟件解決方案到軟硬一體的層層演進歷練中,以底層的云計算軟件為基礎,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生態和競爭力。因此在未來云計算,真正形成核心競爭力,在底層操作的平臺產品覆蓋面和整個生態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云原生創業,單兵作戰很難,生態合作才是機會
數字經濟浪潮下,云原生企業應如何順勢而為,快速發展?針對學員的一系列疑問,石建平與大家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和互動。
現場學員提問道 “應如何打開我國API市場?”
石建平表示,這需要改變傳統觀念,從單兵作戰轉為共同協作的思維,即“生態合作”。通過生態合作,才能共同解決客戶的問題,我國API市場目前缺乏的就是這樣的合作氛圍和生態。石建平現場呼吁學員們要在生態里找合作伙伴,推動合作共贏。
對此,另一位學員延伸提問“對于API經濟,創業團隊如何獲得用戶粘性?”
石建平表示,從客戶的角度來說,很多的企業是要全面的解決方案,如數據集成、API集成等,所以創業團隊需要形成壁壘,覆蓋更廣的范圍。
可以說,在當今的開源和云計算發展過程中,生態共建是產業發展的唯一選擇,也是面對云原生產業發展的最有效方式。他告訴在座的企業家,單兵作戰實際上是很難的,彼此生態合作,形成一站式解決方案,才能更好的解決客戶問題。騰訊云原生加速器把行業里的企業聚合在一起,形成彼此的合力,就是很好的產業生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