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6月12日消息,據京東數科方面發布的消息,目前,由京東數科自主研發的機房巡檢AI機器人、鐵路巡檢AI機器人,正在機房場景和鐵路場景代替傳統人力完成重復性、高強度、高風險等精度作業,其中機房巡檢機器人可在平均30秒內完成單個機柜的巡檢,且檢測準確率達到98%以上,SLAM自主導航精度誤差在20毫米以內;鐵路巡檢機器人則節省鐵路巡檢運維成本50%。
清華經管學院教授朱巖指出,當下人工智能效用存在夸大,機器人應該成為人類的杠桿,在應用機器人的同時將人的價值提升,而不是替代人類。在新基建這種To B產業領域AI機器人可以加大應用,但To C領域需慎用,其對于消費潛力的釋放和對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作用有限。
同時,京東數科智能機器人業務部總經理姚秀軍表示,AI機器人在“新基建”背景下大有可為,通過與5G、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融合應用,依托于具體的產業場景,AI機器人產品會快速成熟,并大規模推廣應用,極大地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由京東數科自研出品的機房巡檢AI機器人,具有自動巡檢、人體追蹤與跟隨、數據識別與分析等功能,可以實時監測機房環境信息、設備運行狀態、設備溫度信息等,可在平均30秒內完成單個機柜的巡檢,且檢測準確率達到98%以上,SLAM自主導航精度誤差在20毫米。對比人力作業,機房巡檢機器人極大提高了運維效率和機房穩定性。鐵路巡檢AI機器人則可以在鐵路場景實現測繪級檢測精度,也能照預設線路自動行進,實現障礙物識別,遠程遙控,對各種影響車輛通行安全的指標進行智能測量等,讓鐵路工人從高危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助力保障軌道交通安全,節省鐵路巡檢運維成本50%。
針對如何做大做強機器人產業鏈,形成規模化產業集群,朱巖還特別強調一定要重視機器人的底層技術研發,加大機器人在中小學的通俗化普及教育,加大年輕人的理解和參與度。需要一方面在傳感器等硬件領域做基礎創新,另一方面在底層操作系統的軟件領域更要實現自主可控的國產化、開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