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腦報
當我們在手機上輸入密碼時,很容易泄露隱私信息,所以現在我們使用部分手機銀行、金融 App 時會發現,在支付場景輸入密碼時為了隱私安全,系統都會調用自帶鍵盤。
而微信作為一個擁有 12.6 億用戶的超級社交軟件,并且線上支付活躍,但一直沒有自己的輸入法。時常有用戶抱怨,剛剛在微信里聊到什么,就在其他 APP 里看到相關的廣告,懷疑自己輸入的內容被偷窺竊取。
近日,越來越多的網友表示已經收到微信輸入法的內測資格。不過微信鍵盤既不是 APP,也不是小程序,而是通過插件方式,與傳統虛擬鍵盤一樣,需要在手機的輸入法管理中開啟才能使用。
具體內測入口在 " 我—設置—插件 " 中可以查看,如果相關頁面有顯示 " 微信鍵盤 ",代表你已經成為該功能的內測人員。
選擇【微信鍵盤】后,點擊 " 去聊天使用 " 就可以開啟微信鍵盤了▼
在【輸入法設置】中支持九宮格和全鍵盤兩種輸入方式進行輸入,并且支持開啟或關閉鍵盤音效▼
開啟后的微信鍵盤布局如下,整體風格十分簡潔,沒有太多的設置項目,和 iOS 原生的輸入法類似。
微信鍵盤支持選擇完全體驗模式和隱私保護模式兩種模式,不過官方稱無論選擇哪種模式,微信鍵盤都會嚴格保護用戶的輸入內容,也支持用戶在設置中隨時更改模式▼
其中,完全體驗模式適用于更注重輸入體驗的用戶,該模式下用戶的部分輸入數據將會被上傳至云端進行更高效的個性化計算,用于提供更完善的功能和更精準的輸入體驗。
隱私保護模式則適用于更注重個人隱私的用戶。該模式下用戶的輸入數據不會被上傳,部分功能會缺失,但不會影響基礎輸入體驗。
根據【微信鍵盤】服務隱私條款說明,在隱私保護模式下:
■為提升輸入過程場景匹配度等使用體驗,以及快速定位功能故障,本功能會收集用戶在使用微信輸入法過程中的服務日志信息,如系統崩潰、記錄異常等信息。
■為了用戶可以快速輸入好友的昵稱和備注,或者快速輸入已復制在剪切板中的文字信息,微信鍵盤會使用到用戶的微信好友列表信息或者手機剪貼板信息。信息處理僅在本地進行,不會上傳服務器。
■為更好適配用戶所使用的終端設備和操作系統,本功能會收集用戶使用微信輸入法的設備信息,包括設備型號、操作系統、手機內存以及當前使用輸入法等信息。
以上就是在隱私模式下,【微信鍵盤】對于用戶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情況。
總的來說,微信鍵盤的體驗和其他輸入法相差不大。不過功能簡單,缺乏一些輸入法皮膚、動效等自定義功能。并且按照官方說法,可以防止竊聽,保護隱私。
微信正式披露要做專屬輸入法的想法還是在今年年初。
在今年 1 月份 2021 微信公開課 Pro 版的微信之夜上,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曾透露:微信將上線屬于自己的專屬輸入法。
張小龍表示,微信原來并不想去做輸入法,但收到很多用戶投訴自己聊天記錄被竊取,因為輸入什么就會看到相應的廣告。他解釋道,微信不保存聊天記錄,微信也規定誰看了用戶的聊天記錄會被開除的。所以,出于保護用戶的隱私就要自己做一個輸入法。
其實也不能怪用戶多疑,別看只是一款打字的軟件,當今部分智能輸入法在使用時會請求 " 完全權限 ",可以通過用戶對它的一些授權來搜集個人信息,比如,通訊錄權限、錄音權限、拍照權限等,從而更全面的獲取用戶的喜好、年齡等,做到精準推送。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每款輸入法都有 " 云詞庫 " 的功能,顧名思義,就是當用戶輸入內容時,系統會自動檢索出網絡上與之相關的關鍵詞并匹配的功能。官方稱這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然而新京報曾報道,有從事網絡開發的內部人士稱,只要擁有云詞庫功能的輸入法,都需要收集用戶數據,但信息是否會賣給第三方公司,全看具體協議和輸入法公司的自覺性。
如今很多用戶都已習慣了輸入法的這些功能,好看的主題、快捷短語、智能語音輸入等,體驗便捷應用的代價就是奉上自己的個人信息。因此張小龍才會說,推出微信輸入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搶奪輸入法市場,而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隱私。
早在今年 3 月份,根據天眼查的商標查詢發現騰訊申請了 " 微信鍵盤 " 的商標專利。
而后 4 月,有極少數用戶發現自己多了一個 " 微信鍵盤 " 的插件,可能是由于擁有內測資格的用戶太少了因此關注不多。
距離第一次內測已經過了大半年,最近 " 微信輸入法 " 又開始了新一輪灰度內測,本月已有多人獲得了內測資格,普及范圍相對更廣,功能相對更加完善。看來微信鍵盤很快就要出現在我們的微信中了。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如今輸入法最廣泛的應用就是聊天軟件上,出于保護用戶隱私的目的很好,但也不想犧牲掉常用詞匯、快捷短語等諸多便利。你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