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摸魚思維(ID:moyusw555),作者:田掌柜,授權轉載發布。
01:隨筆
最近聽到不少教育方面的信息,其中有三個,最引人深思。
1.教育改革,所有課外輔導機構受影響。
原培訓班的老師們職場危機,面臨幾大選擇:轉業、考編制、轉型。
2.超前教育,落后的孩子就會挨打。
一個熱門視頻:某小學一年級開學,老師上課時得知,全班44個人,有41個孩子已經提前在學前班和幼兒園學完1-3年級的課程,老師很尷尬。
3.需求不滅,教育改革的影響只是短暫的。
做教育的朋友開始轉型,
有的做小語種
有的做興趣班
有的做才藝班
有的用家教中介,名師上門服務。
有的用親子游包裝,邊旅行邊學習。
有的用咖啡廳包裝,喝咖啡送補習班。
...
社會的規則已然形成,擇優而錄是公認的規則。
盡管政策一而在再而三的收緊,但需求并不會消失。
學校講考生成績,工作看員工業績。
別人懂,你不懂,那你就進不了好學校。
別人會,你不會,那你就進不了好公司。
階級固化帶來的是條鴻溝,窮人和富人的孩子教育方面天生有著巨大的差別,窮人的孩子靠天賦,要努力學習改變現狀,富人的孩子靠環境,興趣班、補習班、學鋼琴、芭蕾、騎馬、高爾夫、國際班,該花的錢一定不能少。
欲望沒有盡頭,一層之上還有一層。
很多小康和中產家庭都是靠白手起家,都是苦日子過來的,對富人的認知多半是小時候的電視劇、報紙上的采訪,路上的豪宅豪車...
長大了,趕上了經濟發展,賺了些錢,便想成為上等人。
而最簡單的技巧之一:模仿。
學人家打球、騎馬、學琴,但不少人卻忽略了核心。
富人的交際不是才藝和環境,而是彼此資源相匹配。
他們可以通過高爾夫聯絡生意,也可通過喝咖啡交談人生,還可通過街邊擼串聊聊理想,本質上他們是被彼此需要。
學習沒錯,多元化發展也沒錯,但可別只學表象。
否則傾盡所有的模仿,換來的都只是笑話。
02:好東西分享
推薦一個音樂搜索網站,
目前主流音樂平臺的VIP歌曲都能搞定,免費!

03:項目拆解
分享一個剛需賺錢項目:
職場交際是個大市場,用戶消費能力強。
怎么做?
1.搜集素材
當當網搜“厚黑”、“職場”... 等關鍵詞,找到排名前10的書。

2.提煉素材
將書里的內容和案例,用口語化的方式改寫一遍。

3.形象包裝。
注冊抖音號、快手號,取個帶標簽的名字。
如:“職場總監小A”、“職場老司機”、“小強職場記”...

4.環境包裝
網上搜索“直播背景”,幾十塊錢立馬高大上。

5.內容創作
將改編的內容對著鏡頭讀出來,上傳到抖音快手。
6.日拱一卒
每天發3個作品,堅持3個月,粉絲至少6位數。
怎么變現?
賣書,書單號傭金至少50%。
社群,鏈接各大公司的精英。
培訓,職場生存的成長課程。
廣告,商業機構的投放合作。
咨詢,按時按次的私人服務。
...
以上如果不懂,多看同行。
何時能賺錢,能執行落地,3個月100%出單。
以上,就講這么多,懂就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