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新榜(ID:newrankcn),作者:張潔,授權轉載發布。
今日頭條的生機大會,就像一本年更的產品迭代手冊,記錄著今日頭條的跳動軌跡。
每一年,大家都會好奇:“這次今日頭條又投入了多少?”
2015 年首屆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今日頭條開始對內容創作者提供補貼,此后兩年各大平臺的補貼計劃令人眼花繚亂,一句“平臺太多,創作者不夠用了”成行業記憶。
2017 年,頭條號創作者大會升級為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時,今日頭條已成為一個集合圖片、文章、短視頻、問答等內容體裁的超級內容平臺,那一年的重點是補貼悟空問答、扶持微頭條、智能社交推薦。
到 2018 年,內容行業已徹底告別草根時代,進入穩定期,今日頭條提出建設基礎設施,推出“創作者V計劃”,扶持的關鍵詞開始出現優質、垂直化。補貼大戰終結,平臺開始通過扶持優質內容幫助作者變現,內容付費也是那一年的新業務。
此后至今,扶持優質、垂類或者說多樣化內容,讓優質創作者獲得更多收入,幾乎成為今日頭條每一年的重點,平臺做的事——投入流量、資金、搭建基礎設施,也基本圍繞上述兩個方向展開。包括 2020 的“頭條行家計劃”,當全行業都在發掘優質垂類作者,今日頭條在“行家”這個方向找到了新增量,但本質還是優質垂類。
直到兩天前的 2021 生機大會,今日頭條又提出新的關鍵詞,這一次除了優質,還有一個新詞:年輕化。此外提及的還有——“小眾”“稀缺”“真知”“活力”“IP”,基本圍繞著過去的“優質垂直”,但總體來說,今年更具體更細分,以及處處透露著對優質內容的渴望。
可以說,到了現階段,用戶規模已不是各大內容平臺競爭的唯一要點,在平臺基本功基本穩固的情況下,今日頭條也找到了更明確的方向和更清晰的思路。
從這場生機大會出發,本文將重點探討:未來三年,什么樣的內容/創作者會在今日頭條活得更好,以及獲得收益?
未來三年,
什么樣的內容能在頭條獲得收益?
先來看幾組最新公布的數據:
1. 目前每周有超 200 萬創作者在今日頭條發文,每天有 150 萬篇新內容,涵蓋新聞資訊、文化歷史、生活、娛樂、科技、藝術等領域。
2. 去年生機大會宣布拿出 2 億現金、 100 億流量大力扶持專業創作者,截至目前,已有近 17 萬專業作者, 2021 年所有專業作者日均發文 13 萬篇,每日獲得超 10 億閱讀量。
3.2021 年今日頭條有收入作者數超過 800 萬,同比增長48%,創作者創收總收益相比去年增長32%。
整體來看,今日頭條上有收益的創作者數量、創作者的收益情況都在穩步提升;專業創作者也初具規模,相比較簡單的用戶規模,這個數字對現階段的頭條來說更有價值,意味著頭條優質作者、優質內容的量級整體有所提升。
據介紹, 2022 年“頭號計劃”將投入每日1. 5 億流量與商單資源,助力 10 萬頭條優質創作者實現行業知名度與商業影響力的提升。
什么是頭條想要的優質?如何從每周 200 萬作者、每天 150 萬篇內容中脫穎而出?從這次生機大會來看,大致有這幾類方向:
一、年輕化的內容
生機大會上,今日頭條總裁陳熙分享了一組數據——頭條的月活用戶中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已經超過 6000 萬,每月還在增長。
今日頭條還不到 10 歲,但其實一直都有“中年下沉”的標簽,陳熙認為這是一種刻板印象,“好像這個產品,人到中年才會用”。
今天的頭條想重塑一個更年輕的內容生態,但他們發現, 30 歲以下用戶長期留在頭條的比例,顯著低于 30 歲以上的用戶。這意味著頭條的內容可能無法滿足這部分年輕用戶,相對應地,也無法吸引更多創作年輕化內容的作者來到平臺。
頭條眼中的年輕化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用戶的年輕化,二是內容的年輕化,即更有活力、有創新、讓人感到輕松愉悅、有獲得感的新興內容。陳熙介紹,這將是今日頭條內容創作的新趨勢,也是今日頭條在下一個階段內容建設的重點。
從觀察年輕人喜歡的內容類型出發,今日頭條推出了“新活力”計劃,預計在未來一年,對科技、游戲、汽車、美食、攝影等品類的優質內容每日新增 2 億閱讀量,年總計投入3. 6 億現金資源,扶持年輕化內容的創作者。其中,也包括畫風年輕化、內容質量好的微頭條內容。在今日頭條,微頭條內容在年輕人消費總時長中的占比顯著高于在中年以上人群中的占比。
科技、游戲、汽車、美食、攝影,這是目前最受今日頭條年輕用戶歡迎的品類TOP5。今日頭條創作者運營總監臧倩介紹,頭條年輕用戶對閱讀體驗的共性要求有 2 點:有實用性的內容和令人愉悅的表達方式。
二、小眾稀缺的原創優質內容
在垂直化、專業性的基礎上,今日頭條提出了一個更具體的用詞“小眾稀缺”。
除了年輕化,頭條渴望一個更多樣化的生態(年輕化也是多樣化的一種),一個大眾投票的共識算法下小眾稀缺也能得到優待的內容生態。
今日頭條產品總監于童在生機大會上聊到:“對于多樣性,我們覺得投入還遠遠不夠,距離我們的理想狀態還非常非常遠,所以接下來無論是人力流量還是現金,都會加碼在多樣性上。”
為此,今日頭條做了這么幾件事:
其一,推出中小稀缺作者扶持計劃,計劃每天拿出 10 億流量扶持稀缺的中小原創作者,在粉絲、原創、消費時長之上,繼續增大用戶粘性、稀缺、優質的權重,向原創作者額外分發總價值 1 億的現金分成。
于童介紹,平臺會拿出一些固定的位置,這些位置不追求高效益,專門用于這部分作者的扶持。
其二,推出頭條真知項目,引入更多小眾稀缺的項目,比如紀錄片、博物館、詩歌、電子出版物、有聲書、公開課等小體裁,同時推出真知助推官,由平臺采買公開課、紀錄片等內容,邀請創作者二次創作,這些內容可以在分成上得到額外補貼,也解決了版權的問題。
例如,一位用戶在今日頭條分享哈姆雷特的讀后感,如果讀者看完后點擊相關進而閱讀書籍,這條內容會就得到額外補貼。相當于平臺搞定內容,創作者搞定傳播。
此前,今日頭條最常見的內容體裁是圖文、微頭條、問答、中小視頻,現在用戶可以在頭條上看全本的書籍,比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可以讀詩,看紀錄片,觀賞博物館的藏品。一個數據是,今日頭條每個月詩歌新增發文達到1. 3 萬,閱讀量 3500 萬。
其三,找到需求旺盛但供給相對不足的垂類(比如音樂、游戲、動漫、紀錄片、文化藝術等類別),增加這些內容的分發,同時改進這些內容的冷啟動策略。
三、專業創作,真知內容
這與上文提到的小眾優質也有關聯,整體來說,頭條渴望更專業的真知內容。所謂真知,于童將其解釋為“認知見解觀點經驗知識感悟等有價值的、值得沉淀的內容”。
經歷了平臺補貼搶人擴充規模吸引流量的初始階段,互聯網流量見頂,用戶對專業性、實用性內容的需求增加,近兩年來,各平臺陸續出手布局“知識內容”。
B站于去年上線知識區,強化“學習網站”標簽;快手提出光合新知新職計劃加碼知識類專業類內容;抖音啟動“揚帆計劃”廣邀文人名士;微信視頻號推出名家專欄;西瓜視頻也加大了對知識類專業內容的投入。
平臺間的競爭從幾年前的補貼大戰,轉為知識行家的搶人大戰,每家投入力度都不小,行家都快不夠用了。
可以確定的是,當前以及未來幾年,在一些垂直領域具備專業知識尤其還兼具表達創造能力的人,將在這個時代獲得更高的聲譽和關注度,成為各大內容平臺的座上賓。
四、IP化視頻化
這次生機大會,今日頭條發布了升級版的IPUP計劃。這原本是一個今日頭條幫圖文作者做視頻化轉型的項目,現在成了一種平臺打造創作者IP的攻略,目前已有 1 千位IPUP創作者。
據介紹,去年一年打造的IPUP創作者粉絲增長總數近1. 5 億。
IPUP計劃升級后,今日頭條計劃未來一年孵化 2000 位優質創作者,投入更多資源用于創作者視頻創作扶持,加大視頻制作費用的現金投入。
此外推出“今日頭條真知CLUB”,聚焦人文交流、社會議題、醫學健康、前沿科技、財經貿易五個領域生產優質內容,目前正在邀請今日頭條各領域頭部作者。
這對于頭部創作者來說無疑是能量加成。
優質內容的標準是什么?
今日頭條找了 100 萬名用戶打分
什么是優質內容,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平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平衡。
相對而言,“好的內容”應該是能夠被大范圍認可的。精準的算法讀的是人性、習慣,但無法評判這種共識。
平臺本身并不具備直接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平臺能做的是完善推薦技術,制定鼓勵優質創作的規則,從而讓內容更好地生產和被分發。
經過幾年對優質垂類內容的挖掘,感受到距離目標仍有差距的今日頭條,這次的生機大會上推出了一個用來評判優質內容的新角色“內容品鑒官”。
每天有過億用戶打開今日頭條,平臺將在未來幾個月從這些用戶中邀請各領域的 100 萬名行家,請他們對頭條的內容進行質量評價,評價結果將顯著影響后續的流量分發、分成系數計算以及各類權益分配。
陳熙介紹,經過內容品鑒官評定的原創優質內容,將額外獲得每日 15 億次的閱讀,優質內容的總流量將達到當前三倍以上。“除了流量扶持,我們也會對原創優質作者的分成系數進行上調。整體上,在流量與分成激勵的共同作用下,我們希望實現優質作者群體總收入增長到現狀五倍。”
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舉例,他們曾接到用戶反饋,說一篇講李鴻章 1896 年訪問美國的文章配錯了圖,文章配了一張“ 1896 年紐約時代廣場”的圖片,而用戶反饋“ 1896 年四輪汽車還未普及”。還有一次,一位用戶指出一篇報道美聯航的新聞出錯,“不是美聯航,而是美國航空公司”。
“第一個用戶具備歷史和汽車的相關知識,第二個用戶至少外文非常厲害,而且他知道美聯航和美國航空公司是兩家不同的航空公司,這也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
據了解,平臺會通過一些題目對用戶是否能夠成為品鑒官進行選拔,題目根據不同品類進行設置,通過選拔后,內容品鑒官在今日頭條瀏覽內容時,會隨機收到內容的質量判斷邀請,當有5- 10 名品鑒官認為這個內容優質時,系統才會認定該內容為優質。而當一個創作者的優質內容比率高時,也會被系統認定為優質創作者。“優質創作者會收到我們堅定的流量扶持,而且也會有榮譽稱號,來提升在用戶中的口碑和影響力。”
而如何讓這些品鑒官積極投入到這套內容評價體系,如何避免誤判,還不得而知,這些也是平臺接下來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頭條也在重新評估粉絲的價值,如果一個用戶是創作者的鐵粉(長期閱讀粘性),那么他每次打開頭條時基本都能看到這位創作者的內容,而內容的互動情況也會影響到分發。
當今日頭條開始重新思考對優質、多樣化、用戶需求的定義,這對創作者來說,可能意味著紅海里的新機會。
過去幾年,精準的內容分發造就了頭條的內容生態,而現在的今日頭條正在刷新印象,重塑活力,跨越山海,走到更大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