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唐韌(ID:RyanTang007),作者:唐韌,授權轉載發布。
有這么一款吃食,客單價 9 塊 9,在一周時間內獲得全網 8000 萬曝光,登頂抖音長沙美食榜第一。
現象背后,總有邏輯。
昨天李小姐突然說想吃大麻花,說長沙步行街開了一家網紅店,想去嘗嘗。于是,我們就去了。
這是一種叫酸奶麻花的小吃,就是在麻花里夾著酸奶,然后以油炸的形式制作出來。除此之外,還有榴蓮口味。
到地方后發現,店面不大,但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少說也有二三十人。
有意思的是,這是一條小吃街,但旁邊店鋪門口基本沒人排隊。而且這家店剛開業一個星期,如此火爆的背后肯定有原因。
排隊之余我也在想,到底是真好吃還是另有套路?
于是,我讓李小姐在后面排隊,自己跑去前面看了下。
這家不到十平米的小店總共有 3 個人在制作麻花,另外有 1 個人專門負責收銀和打包。
麻花都是提前做好的半成品,只需要拿出來經過油炸加工即可交付給顧客。
我算了下,一鍋麻花的平均交付時間大概是5 到8 分鐘,一鍋 5 根,總共有 4 個鍋在炸。
店里墻上的牌子寫著 8 塊錢一根,但店員一直在告訴顧客去抖音或美團下單,說現在搞活動,9 塊 9兩根。
也就是說,算上晾涼和打包時間,平均 10 分鐘能交付 20 根麻花。按照人均 2 根算,10 分鐘能滿足 10 個顧客的需求。
接下來,我打開抖音搜索了「酸奶麻花」這個關鍵詞。一下就出來很多打卡視頻,而且有不少是本地自帶流量的美食達人。
隨便進入一個視頻,下面都有抖音電商鏈接,進入后就可以在線買單了。

注意看,這家店目前在抖音長沙美食人氣榜是排名第一。同時,頁面標記了麻花雙人份原價40 元,現在只要 9 塊9。
對于線上不明所以的用戶來說,這種自帶網紅屬性又價格優惠的吃食,自然會引起極大的好奇心和食欲。
可實際上,這里標的原價 40只是一種套路。就算按照店里原價賣,2 根麻花也才 16 元。
按照這個邏輯,繼續往下分析。
那么,這些自帶流量的本地美食達人為什么要給一個新開業的麻花店「代言」呢?
顯然,無利不起早。
一般會有專門的媒介去聯系這些美食達人,給他們提供試吃和到店拍攝支持,然后支付一定的商業推廣費。
我在店面招牌上看到一個非常小的企業微信二維碼,上面寫著抖音團購探店達人交流群。
好奇之下,我掃碼進入了這個群。
也正是這個群,讓我了解到這家店背后的運營公司,他們才是核心操盤手。
這是一家湖南本地的運營公司,放這個二維碼應該也是給自己積累自帶流量的客戶主。
進群后,群主設置了自動回復語。看到這,或許你應該明白這些美食達人為什么會主動幫這家店做探店試吃了。

我翻了下群主的企業微信朋友圈,第一條內容就是這家麻花店的戰績。
這家店開業一周時間,實現全網曝光 8000 萬。且不說數據真假,但帶來的熱度和銷售確實把他們沖到了長沙美食排行榜第一。
不得不說,操盤的力量還是很大的。一家無名小店,可以靠互聯網一夜之間爆火。

這家運營公司不僅提供運營支持,而且還提供加盟和供應鏈服務,可以說是一條龍服務了。
說白了,你只需要開店做產品,剩下的都可以交給這家代運營公司。公司賺的是運營費,同時還有分成。
令我意外的是,這家剛開業的新店就在招牌上打出了合作熱線,而且留的是個人手機號。
顯然,這是提供加盟模式的。這么做的邏輯動機也很簡單,既然能爆火,那么就一定有更多人想分一杯羹。
我問了下,加盟費大概一萬多,同時還提供一些基礎服務。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網紅店真的賺錢么?
就拿這家店來說吧,他們地處長沙步行街,不管是人流量還是租金都是很高的。
如果每天都有這種人流量,或許能覆蓋成本并賺到錢。但有一個問題,這類產品的復購可能不怎么樣。
排隊半小時后我們拿到了兩根麻花,一根是酸奶口味的,一根是榴蓮口味的。
第一口吃下去感覺還不錯,味道其實跟油炸面包很像。趁熱吃的前幾口味道確實不錯,可越往后吃,就會覺得很膩。
在口感上,這是一個邊際效應遞減的過程。
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重復消費這種酸奶麻花,至少我是抱著嘗鮮的態度去的,復購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味道上沒有足夠驚艷,對比排隊半小時,這個 ROI 不成正比。
第二,每次逛街之余可能會買一杯奶茶解渴,但大概率不會買一根麻花充饑。
在我看來,大多數去排隊的人也是奔著好奇心去的。
既然復購不會太高,那么就只能不斷獲取新客。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要通過抖音去打造自身的網紅屬性了。
整個長沙市有 1000 多萬人口,從抖音上消化其中的目標客戶,也得花一段時間。而且網紅效應出來后,同時會帶動線下人流。
據我觀察,當天排隊的人基本都是從抖音過來的。包括李小姐在內,也是在抖音上看到了打卡視頻被吸引了過去的。
所以,只要持續不斷獲取新客,只要能覆蓋成本的同時賺錢,這個模式就能持續。
但是,水總有流完的一天,一旦流量不夠,高額的成本就會反超收益。那時候,可能就是下坡路的開始。
沒關系,這時候還有一個大殺器,加盟。
關于奶茶店的加盟模式應該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很多奶茶品牌并不靠開店賺錢,而是靠加盟商賺錢。
做的是 to C 的生意,賺的是 to B 的錢。
從商業效率來看,加盟可比自己賣麻花高多了。
所以,只需要把品牌和熱度做起來,只要背后的運營團隊給力,就不缺加盟商前來問津。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說,這是不是割韭菜的操作?其實很好判斷,你去看下鬧市區的各種加盟店的更新頻率,或許就略知一二了。
到這,我給你們畫個圖,通過這幅圖你們就能完整理清這 9 塊 9 背后的產品邏輯。

如果按照傳統生意模式,這件事基本不可能做起來。可借助于互聯網,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對于這樣的現象級網紅店來說,要的就是流量、要的就是曝光。但是,好運營是靠好產品支撐的。
產品洞察
對于一款小吃來說,要么有文化底蘊和特殊口味,比如長沙臭豆腐。要么足夠高頻且物美價廉,比如茶顏悅色。
否則,單靠熱度很難支撐長久。
其實類似這樣的網紅吃食還有很多,比如油條糍粑。我之前也吃過,同樣是在抖音上看到,但吃過一次就不會吃第二次。
對于用戶來說,嘗個鮮解解饞,也算體驗了一把新潮。花了錢享受到了不一樣,也算是一種價值增量。
對于商家來說,如果想以此作為長久生意,那就還是要冷靜之后再好好算算賬。
畢竟,熱度過去總會回歸平淡。
用戶是否買單,考驗的還是產品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