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成果井噴式出現,相關AI人才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校企合作模式被認為是解決AI人才缺口問題的妙計良方。12月24日,華東師范大學&百度松果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啟動儀式正式開啟,旨在從教學端入手為高校傳統的教育注入新活力,深入推進新工科建設。

華東師范大學代表&百度代表合影
華東師范大學信息學部主任張桂戌、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周愛民、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徐世猛、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陳蕾,百度高校合作部副總監計湘婷、高校合作部經理于思文、高校合作部經理成勝男等參加簽約儀式。

華東師范大學&百度松果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啟動儀式簽約現場
華東師范大學是一個綜合性研究的大學,一直在秉承著育人、文明、發展三大使命。在18年召開了第十三屆黨代會中,提出希望未來在教育、生態環境、智能、國際化、健康這五個方面實現科學高效的發展,并通過這五個領域帶動其他方面,相互交叉產生更好的成果。19年7月份學校成立了信息學部,下屬4個學院,包括計算機、數據、通信和軟件學院,當前正在建立新的學院,不斷擴充教學規模。作為師范類院校,華東師范大學具有一整套針對中小學的教師教育,并囊括終身教育,成人教育的理念和思路,現在,人工智能教育也成為其正在孜孜探索的重要領域。
“華東師范大學和百度公司在科研人才培養方面有很多的合作,很多學生在百度公司工作”,張桂戌指出:“計算機科學人才培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人工智能與經濟的融合也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企業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也主動對接育人的使命,百度是非常令人尊敬的頭部企業,我們共同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合作成立華東師范大學-百度松果人才培養實踐基地。”

華東師范大學信息學部主任張桂戌現場講話
“技術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認為,創新、跨界、開放,正在成為人工智能時代下新的人才標準“。針對人工智能時代下的人才特點和發展趨勢,計湘婷認為,以目前百度的產教融合為例,過去和百度開展合作的高校,大多集中在計算機、軟件、信息工程等學院,但今天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目前的合作學院,既有像測繪、遙感、土地科學等工程學院,也包括了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等人文社科學院。而更跨界的還包括北體大乒乓球專業、景德鎮陶瓷加工專業等,都在基于百度AI開展科研和教學合作。這背后意味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各行各業的創新版圖,今天的技術應用多學科交織、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超乎想象,幾乎讓過去所有行業中的事情都可以再做一遍。

百度高校合作部副總監計湘婷現場講話
周愛民表示華東師范大學是以師范見長的學校,也希望把信息學部人工智能的工作和教育這兩個專業做一個深度融合,交叉研究,希望把人工智能的技術賦能教育,引領教育,變革整個教育。“百度是AI的頭部企業,是AI的黃埔軍校,培養了非常多的人才,也有很多新的技術,我們也希望跟百度公司合作把技術和人才結合,我們在教育教老師怎么教的環節,老師在備課和上課、布置作業整個環節都希望把人工智能的技術融入進去。”

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周愛民
陳蕾作了題為“卓越計算機人才的華東師大實踐”的報告,她表示對華東師范大學與百度的合作十分看好,認為:“和百度的合作,將更有力支撐計算機學院卓越育人架構中廣博性、實踐性和前沿性設計,尤其在育人中臺和高地大有可為。希望雙方能夠開展深入合作,培育富于家國情懷,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具有系統設計以及開發能力的硬核人才,能夠在基礎軟件、人工智能、計算機相關交叉的領域,開展深入的科學研究和工程研發。”

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陳蕾
未來五年,百度將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免費為在校師生提供大量優質的算力與工程師資源,希望能夠幫助國家培育一批AI菁英,推動智能經濟的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