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個月,來自9個國家433所高校的3667支戰隊都在為同一場賽事忙碌著——2021IKCEST“一帶一路”國際大數據競賽。向上生長總是艱難的,他們中,有的是與隊友異地只能線上協作、有的團隊在高鐵站敲代碼、有的參賽者鍵盤敲掉了5個鍵……而經過激烈角逐、層層比拼,這場比賽的收官盛典也終于拉開帷幕,于12月27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舉辦了頒獎儀式。

今年國際大數據競賽可以說是賽題前沿、賽況空前、賽果喜人。此次大賽特等獎由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團隊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獲獎隊伍成員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外院校。而比獲獎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場競賽,我們清楚看到全球大數據領域人才輩出,“以賽促學”在AI人才培養中意義非凡。
與產業“牽手”的機會
大數據的時代價值不言而喻,無論是發展數字經濟,還是建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而其中的“建設者們”,是既要懂技術、又要懂行業的復合型人才。本著這樣的初衷,百度貢獻了來自交通真實場景的20000條樣本數據,讓選手們通過競賽解決的問題真正是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
此次大賽二等獎團隊之一“西電小Faker”的選手,回憶參賽初衷時提到,“我發現大數據競賽跟傳統目標檢測、分割的比賽不一樣,不是使用一些大模型來一昧追求精度,而是有對于模型實用性方面的考慮。”正是對比賽理念的高度認同,他們報名參加了比賽,并取得了可喜成績。
另一位來自“絕地反擊2.0”的選手在談及此次比賽的收獲時認為,大多數學生們都是計算機專業、深度神經網絡領域的開拓者和冒險家,長久以來沉浸在單點上的科學研究,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十分了解,但與此同時,也很少有機會系統性、完整性地去面對一個工業生產上的真實問題。通過這個比賽,能夠有機會學以致用,嘗試各種技巧和工具,完成學術研究到工業實踐的對接,是自己和團隊最大的收獲。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真正在實際產生價值的AI,有一整套復雜的業務流程,從理解技術本身原理、從業務中定義真實問題、到產品設計與運營推廣等等環節缺一不可,而這一切工作能夠高效完成的背后必然是一個緊密協作的團隊。
競賽作為產業實踐的“試煉場”,一方面,考驗著參賽者的團隊協作能力;另一方面,更能精準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來自吉林建筑大學的一位參賽者回憶比賽過程時提到,自己的隊友基本上都是在準備考研的同學,但是由于自己之前使用的框架與此次比賽的官方框架不同,對一些工具使用不太熟悉,隊友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一起線上交流,團結一致解決問題。他說,“我始終都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這份安全感給了我很強的信念”。
而“絕地反擊2.0”團隊成員里,有一位在東京工業大學求學,但是為了讓比賽順利完成,他毅然放棄高薪的日本實習機會,選擇回國線下完成比賽。他的隊友非常感動,“感謝百度和西交大提供這次比賽機會,讓我和遠在東京工業大學的好友,能夠有真實學以致用的機會,和一起并肩作戰的陣地。”
今年的國際大數據競賽參賽隊伍創開賽以來歷史新高,涵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悉尼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等國內外名校學生參賽。每個團隊都在比賽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但同時也在解決產業難題、與隊友緊密協作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精進了專業能力,為成為一名真正的“復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礎。相信,未來在產學研聯合賽事的沃土上,還將有更多優秀的AI人才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