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T時報

圖源:Spot
30 秒快讀
1
如今,全球 54%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預計到 2050 年這一比例將達到 66%。隨著整體人口的增長,未來 30 年內,城市人口預計還會增加 25 億人,用數字化來管理城市,顯得格外迫切。
2
在我們的智能手機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與數字化城市管理有關的 App、小程序。
3
其實除了手機之外,還有不少數碼產品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數字化城市管理。
無人機:
改變數字化生活狀態
從緊急救援到家庭安全,從醫療衛生到商品配送,無人機正在為城市添加更多數字化元素。
今年 7 月,河南省突遭大規模極端強降雨,部分區域發生洪澇災害。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臺,跨區域長途飛行,歷時 4.5 個小時抵達鞏義市,利用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臺搭載的移動公網基站,實現了約 50 平方公里范圍長時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
與此類似,迪拜海岸警衛隊的無人機飛行救援者配備了從空中掃描海洋表面的攝像頭,它識別并飛向遇險的游泳者,查看情況。或者配備一個救生筏,在與水接觸時自動充氣,拋下后供遇險者自救。

在美國,科研人員設計了無人機可以搭載的器官監測和質量保證裝置,實現了供體腎臟遠程飛行。美國公司 Sunflower Labs 開發了一種基于無人機的監控系統,幫助房主發現入侵者。偽裝成花園燈的傳感器位于建筑物周圍,當檢測到異常運動時,無人機從屋頂起飛后掃描周邊,同時向業主的智能手機發送實時視頻。

雷克雅未克是世界上第一個允許無人機廣泛使用的城市。冰島首都的居民被一個大海灣和幾條較小的河流所分隔,阻礙了貨物的運輸。當地居民可以通過應用程序訂購貨物,通過無人機將它們運送到家中。
VR 設備:
連接虛擬與現實
VR 設備在教育、會展、影像藝術、文化和旅游、健康醫療都已經有了很多應用。
HTC 的 VIVEPORT EDUCATION VR 教育內容平臺,將虛擬現實技術與教育相融合,創建高度沉浸感的學習環境。平臺集成了教室管理系統和云端課件庫,學校可便捷地瀏覽教育內容。另外通過云端課件庫,第三方課程開發者們可將內容上傳至云端,獲授權的學校便可瀏覽課件庫內容。

VR 設備也被用在各類科普場所和職業教育中,比如利用 VR 設備和虛擬現實技術,還原火災場景,為消防演習、逃生等場景提供可視化仿真平臺。使用者可以 360° 沉浸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交互訓練,切身感受火場環境,掌握自救逃生技能;還可以通過建立裝備虛擬仿真模型,幫助消防員熟悉裝備原理,強化實踐訓練,全面提升警員心理素質和業務能力。

通過 VR 設備和在線活動平臺,雖然身處不同位置,也能像現實中一樣面對面交流,同時還能實時共享文件、視頻和圖片。
利用云端 VR 技術搭建虛擬場景的 "VR 展館 ",降低商品展示成本和空間限制,體驗者通過手勢、動作等交互行為即可控制數字展館。這種突破時空束縛的 24 小時展廳,不僅提高了展示趣味性,而且能拓寬產品展示路徑,增強宣傳效果。

通過對大樓環境、管路、設備等進行數字建模,搭配上 VR 設備,就能實現樓宇數字化管理。
機器人:
在疫情流行時發揮大作用
三星家務機器人— Bot Handy 能幫助主人取洗好的衣服、將盤子放進洗碗機、擺桌子、倒酒等,甚至還能拿飲料。機器人的身體和手上安裝了攝像頭,幫助它識別物體。能在廚房、客廳以及家中可能需要幫手的時候伸出援手。
Bot Handy 可以在房間里移動,還能自己調整高度,以拿到更高的物體。機器人能夠評估不同物體的材質,這樣它就能用適當的力量抓住它們。輔以人工智能,它還能識別和拾取不同大小、形狀和重量的物體。
同樣是因為疫情的關系,LG 的 UV 機器人可以發揮大作用。這款機器人采用 UV-C 光進行消毒,適合在酒店、零售和商業場所中,周遭無人時完成環境消毒,每隔 15 到 30 分鐘內執行一次任務。這個機器人能夠在桌子、椅子和其他家具周圍移動,同時,工作人員能夠遠程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來監控進度。

在新加坡,政府正在測試一種機器狗—— Spot,用來確保在疫情流行期間,在公園、花園和自然保護區等公共區域,讓人群能保持安全距離。Spot 配備了安全傳感器,可以檢測設定路徑上的物體和人員。

在新加坡碧山 - 宏茂橋公園中,Spot 負責管理 3 公里的范圍。它會播放錄制的消息,提醒公園游客保持安全距離,同時攝像頭所拍攝的視頻,會用來估算公園內的游客數量。在樟宜展覽中心的隔離點,Spot 也在為患者提供藥物等必需品,以降低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不必要的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