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鏈茶館(ID:lianchaguan),作者:小肥宅,授權轉載發布。
據最新消息,在遭遇SEC強力狙擊的情況下,失去先手優勢的Telegram不得不被動拿出兩套解決方案,一方面向SEC尋求和解,一方面向投資者發出通告,就是否允許原生代幣Gram發行推遲向數量約 200 余人(在SEC的報告中是 171 人)的投資者征求意見。如果沒有超過半數同意延遲發行,TON面臨的可能是項目失敗的蓋棺定論,并有可能會在 10 月 31 日進行全額退款。
短短 4 天,情勢急轉直下。
這個籌資 17 億美元,籌備一年多的項目即將歸零。
? 什么是TON?
TON,全稱Telegram Open Network,中文名Telegram開放網絡,是知名通訊工具Telegram Messenger 創始人發起的公鏈項目。
Telegram Messenger是一款具有極客氣質的、跨平臺的即時通信軟件。作為一款知名的通訊工具,這里不需要再做太多的贅述。但是相比于其1. 7 億的用戶量,龐大的信息流,更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Telegram是通過類似維基百科的非盈利方式運作的,是具有高強度安全性的加密通訊工具,用戶的聊天記錄即使是被截獲也無法破解。相比于毫無加密的微信,Telegram在出身上就具有了一定的區塊鏈相類似的氣息。Telegram也是全球最大區塊鏈投資者、開發者的聚集地,幾乎所有項目都會在Telegram上建立官方群和廣播頻道。
該公鏈項目的開發包含八大組件——TON 區塊鏈、TON 點對點網絡、TON 存儲、網絡代理/ 匿名層、TON DHT、TON 服務、TON DNS、TON Payments,幾乎涵蓋了互聯網當前所有的基礎設施協議。
在技術上,TON是一個異構-同構多鏈的項目,其技術復雜性甚至遠超即將上線的Polkadot,NEAR等。項目特點因為包括異構-同構多鏈系統、范式無限分片技術、BFT-POS混合共識等,所以多鏈、異構跨鏈、分片等將會面臨的技術難關TON都會遇到。其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而Telegram的項目進度也是一拖再拖,公測時間極短。
? 狙擊始末
10 月 11 日,SEC官網發表聲明:
其大意是對兩家(Telegram Group Inc.及其全資子公司TONIssuer Inc)在美國和海外進行未經注冊、正在進行的數字代幣發行的離岸實體提起了緊急訴訟,并獲得了臨時限制令。
其指控理由是:
在SEC將TON的原生代幣Gram定義為證券的前提下,控訴Telegram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TON發行人公司于 2018 年 1 月開始在沒有登記的情況下將數字代幣Gram以折扣價向全球 171 名最初的買家出售了約 29 億枚,其中包括向 39 名美國買家出售的逾 10 億枚。從而違反了 1933 年《證券法》(securities Act)的登記規定。
在這則控訴聲明中有兩個要點:
首先,TON的原生代幣Gram被定義為證券。
SEC認為Gram無法用來購買任何產品或者服務,而投資者卻希望從這項代幣和Telegram后續的工作中獲利。
SEC說道:“ 2018 年初,價值 2750 萬美元的代幣在發行時沒有任何用處,也看不出在之后能產生任何用處,這表明投資者打算從Gram的潛在增值中獲利。”(來自CoinDesk)
并且Telegram將會在 10 月 31 日發幣、進行代幣銷售甚至上交易所。
如此種種都成為SEC將其定義為證券的理由。
其次,是Gram籌資 17 億美元的事實。
上圖是Telegram針對 1 月份和 3 月份的兩次發行籌資向SEC提交的兩份表格在SEC官網上的記錄。
2018 年 1 月,TON以0.37USD的單價銷售了約 23 億個Gram,共籌資約8. 5 億美元。
2018 年 3 月,TON再次發行,以1. 33 美元的價格銷售了約6. 39 億枚Gram,共籌資約8. 5 億美元。
前后兩次,共籌資約 17 億美元。
總的來說,這筆籌資因為在被定義為證券型籌資的情況下因沒有登記而被起訴。
并且Telegram因為“拒絕接受SEC發出的行政傳票”而在聯邦法院被起訴。
10 月 11 日的這則SEC聲明,對于即將在 10 月 31 日發行代幣的TON來說,堪稱手術刀式的打擊。
? 17 億美金面臨退款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事件進行到這個地步。Telegram面對的無疑是這樣一個局面:
超過半數的投資者不同意代幣發行推遲,陷身聯邦法院官司的Telegram在 10 月 31 日到期時不得不進行退款;
超過半數的投資者同意代幣發行推遲,Telegram將會專注精力和SEC在聯邦法庭上繼續斡旋。如果勝訴,那么Gram發行將會繼續進行,并且加密界的監管將會更進一步;如果敗訴,根據處理結果,輕者Telegram面臨罰款和手續補交,重者判定為不合規進行退款。
? 引發的思考
事件發生之后,Telegram給投資者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中聲稱:
“Telegram在過去 18 個月里一直試圖與SEC接觸,并征求他們對TON區塊鏈的反饋。我們對SEC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提起訴訟感到驚訝和失望,我們不同意SEC的法律立場。”
其中懊惱之情可見一斑,聯系到其拒絕SEC發出的行政傳票這一舉動,更是看的出Telegram項目方對SEC這次突擊堪稱毫無防備。
事后國內相關媒體也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其中不乏SAFT協議(未來令牌簡單協議)因此次突擊被否決,SEC想充當加密界“世界警察”的討論。但種種后果之中最直接的其實是TON項目受阻,其對于區塊鏈的技術創新受阻。
而SEC此次堪稱手術刀式的打擊從側面說明了TON這個融資恐怖的項目所具備的可能的影響力。如果推遲決議無法通過,Telegram面臨退款的巨大威脅甚至是就此退款,對加密界的發展來說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好消息。
更深一層考慮,如今Libra、TON這種由巨頭牽動的區塊鏈項目如今紛紛面臨監管的拷問和折戟的風險,其結果將會帶給加密界從業者更多關于發展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