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由內容合作伙伴 巴比特 授權發布。
很多加密貨幣投資者聲稱,下一輪牛市將由機構們推動。
然而,截至目前,機構們似乎尚未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進入比特幣市場的機構依舊是少數
例如,BlockFi本月早些時候發布報告稱,當前美國總共有 201 只私人基金配置了加密貨幣,“加密貨幣病毒”確實在傳播,但到目前為止,它只感染了私人基金總人口的1.3%。
而這 201 家機構,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
- 投資加密貨幣或相關交易的傳統對沖基金;
- 直接投資加密貨幣及ICO的加密貨幣基金;
- 投資加密貨幣公司的風險基金(VC),有時它們也會將部分資金投資于加密貨幣;
據悉,這個“俱樂部”管理的總資產規模約為 2860 億美元,假設其中只有1%的資金投資到加密貨幣市場(注:估算方法來自BlockFi),那么目前投入加密貨幣領域的傳統對沖基金資金約為 25 億美元,除此之外,包括風險基金、做市商、家族理財辦公室、超高凈值個人、主權財富基金、海外基金等,總共可能有至少 35 億美元的傳統基金資金已進入了加密貨幣領域。
最近,VC投資公司CryptoOracle與四位VC投資者舉行了電話會議,他們分別是Castle Island Ventures的Matthew Welsh、Blockchain Coinvestors的Matthew Le Merle、銀城堡數字貨幣投資集團的Eli Mizroch,以及Ikigai資產管理公司的Travis Kling。
這些投資者來自世界各地,他們都圍繞著機構參與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CryptoOracle合伙人Lou Kerner在電話會議結束后總結道:
“雖然所有的講話者都有些盲目樂觀,但他們的觀點都是經衡量的,并且意識到了未來的挑戰。他們的共識是,機構投資者正在進入這個市場,但距離大規模還需要 1 年多的時間?!?/blockquote>他們認為,機構涌入的必要條件是“成熟的三大基礎設施”:合格的托管、受監管的現貨交易所以及期貨交易所,以及機構規模的健壯數據提供商。
目前,加密貨幣市場確實存在著以上三大基礎設施的機構級解決方案,但根據Kerner表示,這些仍然是不夠的,其指出:
“對于監管問題,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清晰監管是必要的,而對于交易所,則需要監視共享協議以及提供成熟的結算服務?!?/blockquote>機構們正在趕來的路上……
盡管機構們尚未大規模深入探索比特幣,但有證據表明,它們正變得越來越積極。
就在上周,領先的加密貨幣投資服務提供商Grayscale(灰度)透露,該公司的產品創下了季度新高,三個月內就吸引了2. 549 億美元的資金。有意思的是,這些流入加密貨幣市場的資金,有大部分是來自機構投資者。據報告表示,事實上,大約84%的資金是來自機構投資者(主要由對沖基金主導)。
而Grayscale(灰度)并不是機構投資者唯一的加密貨幣參與渠道,曾被視為“牛市發動機”的Bakkt在 9 月份時推出了它的實物交割比特幣期貨。
在和分析師PlanB交談時,他評論稱:
“Bakkt給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方式來出售他們的投資標的,這是另一個出口,而如果我不確定自己能否以合理的市場價出售投資標的,那我永遠都不會去購買?!?/blockquote>另外,重量級投資機構Fidelity(富達)剛剛披露,其已開始加大對加密貨幣業務的投入力度。報道援引Fidelity(富達)首席執行官阿比蓋爾·約翰遜(Abigail Johnson)的話指出,富達公司于 2018 年年底時成立加密貨幣部門,其目前正在全面推出數字資產的托管及交易服務。而這家投資管理巨頭,當前正管理著約2. 4 萬億美元的資產。
雖然機構們在加速進場,但比特幣的開拓者還是散戶
誠然,人們對機構參與者會有很大的關注,但在加密貨幣這一革命性的行業當中,機構似乎并非是占據主導作用的。據Kerner表示,他認為比特幣的大部分增長都是以散戶為基礎的,他甚至還表示,所謂機構將是這個市場的追隨者,而不是開拓者。
事實上,在過去十年中,比特幣的大部分增長(從 0 到 20000 美元)都是由散戶、密碼朋克、早期采用者、風險投資家以及其他非機構組織推動的。
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