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迪拜世博會中國館騰訊活動日啟動,一場以“碼上生活”為主題的全球直播,向世界介紹了數字技術在中國的應用。而在疫情當下,醫療健康創新則成為全球焦點,通過數字技術的助力,騰訊健康一方面助力患者便捷就醫,一方面助力醫生高效診斷。在全球直播中,能識別“視力小偷”的AI眼底疾病篩查,能懂3000多種疾病的“AI助醫”,以及能管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電子健康卡,向世界展示了以數字技術助力醫療服務創新的中國探索。
AI助力青光眼早期篩查:守護“光明”
騰訊健康創新產品負責人錢天翼介紹,早在2018年,騰訊就開始關注眼部疾病,并開始進行相關的產品研發以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像青光眼會導致眼底視神經的改變,在臨床上,為了能夠早期篩查這些疾病,可以通過眼底相機對眼球進行拍照,為醫生提供診斷依據。眼底相機購買方便、操作便捷,但是我國面臨的情況是缺少大量專業的眼科醫生對圖像進行診斷和判讀,將人工智能算法植入眼底相機,可以提升青光眼診斷的精準度。”
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眼底疾病篩查的工作流程得以優化: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或院外篩查機構拍攝眼底照相,AI眼底疾病篩查系統通過遠程技術智能分析,并自動輸出評估報告,輔助醫生提升診斷效率,并最終由眼科醫生審核完成檢查。
這意味著眼科醫生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通過遠程診斷技術服務為基層及社區提供更廣的篩查支持,以彌補基層眼科醫生短缺的短板,讓低成本的眼底檢查在社區和基層普及開來。
AI助醫小分隊覆蓋就醫全流程:患者醫生都受益
隨著AI在醫療領域的加速發展與應用落地,越來越多的AI產品正在幫助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成為推動醫療健康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騰訊健康AI導輔診產品負責人趙靜在此次直播中,介紹了騰訊“AI助醫”小分隊是如何工作的:“患者在就診前,可以提前告訴AI助醫,身體哪里不適、有哪些過往病史、對哪些藥物過敏等,這些信息會自動生成問診報告并同步給醫生。這樣在診室里,醫生會在對患者的病情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更有針對性、更高效地問診。與此同時,AI助醫還可以根據最權威的臨床指南,智能分析病歷,輔助醫生做出準確診斷,評估處方用藥是否安全合理,及時規避高危疾病漏診帶來的風險,提升醫生診療水平及效率。”
依托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AI助醫”學習了權威醫學書籍文獻、診療指南、臨床病歷等海量醫學知識庫,模擬人類醫生的成長學習過程,從而構建醫學知識圖譜,積累臨床診斷能力,在診斷過程中為醫生提供臨床決策支持。目前,騰訊健康這項技術能夠輔助診斷超過3000種疾病。
從幫助患者便捷就醫的AI智能問答、AI導診、AI預問診,到幫助醫生高效診斷治療疾病的AI臨床助手、AI合理用藥,再到幫助醫生和患者共同合作進行重病管理的“腫瘤助手精準預約”,這支“AI助醫”小分隊已通過100余家醫療信息化合作伙伴,服務全國超過900家醫院,為患者和醫生提供智慧服務。
電子健康卡擔當健康守門人:就診一碼通行
近年來,通過推進基層醫療信息化建設和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也能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在此過程中,電子健康卡作為居民 “健康身份證”,醫療信息化的載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電子健康卡可以從三甲醫院到社區醫院一碼通行。日常就診中,居民通過電子健康卡輕輕一掃,不用排隊,就可以完成掛號、繳費、查報告、取藥等,減少跑腿和等待。醫生通過電子健康卡也可以對患者狀況進行長期追蹤,提供持續高效的健康服務。”騰訊電子健康卡產品經理高煜晗在直播中介紹道。
與此同時,依托電子健康卡平臺,基層醫療機構與三甲醫院等實現了數據互通,為醫聯體協作方式與合作層次帶來全方位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各級單位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科學就醫秩序,從而緩解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三長一短的痼疾。
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防疫健康碼成為了大眾生活的必需品。為此,全國不少省市已通過對電子健康卡平臺的管理升級,將電子健康卡與防疫健康碼相互對接。通過識別個人健康二維碼,實現個人防疫健康信息審查,同時還可預約查詢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的信息、結果等。
電子健康卡的普及正在讓中國基層醫療發展不充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等諸多問題得到改善,并走出了中國特色的電子健康卡服務方式。
隨著“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被更廣泛地應用于醫療衛生事業中,推動健康醫療服務由“以治病為中心”加速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騰訊健康作為騰訊實現“數字化助手”目標的先行者和踐行者,一方面為個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另一方面助力行業提升服務能力與科學治理,同時全力構建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證、就醫輔助工具、醫學科普等連接醫療健康的四座“橋梁”,讓科技創新服務于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