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摸魚思維(ID:moyusw555),作者:田掌柜,授權轉載發布。
你好,我是摸魚掌柜。
有一句話叫“念由心生,見皆所想。”
說起來挺神奇的,因為和某朋友聊到了一個比較隱晦的項目,有二維碼爆群然后給一些灰黑產引流,雖然行為動作很low,但是這招拿捏了人性,粗暴好用。
聊完之后沒多久,與對話相關的素材就不斷出現在眼前,似乎在告訴我,這個項目你不說一說,是不行的。
秉著不藏私的心態,今天分享給各位。
01
先說案例:
1、去一些活躍的社群內發布聊天記錄:
這種社群很好找,交友群、吃瓜群、表情包等等很多,出于好奇心,不少人會點進去看一下發的什么東西,其中就蘊藏了玄機。
2、放一些增加懸念的誘餌。
比如某個熱搜的瓜,某個駭人聽聞的事件真相,再次激發起用戶的好奇心,讓他想進一步的看看內容是什么。
3.釋放誘餌-二維碼或者站外鏈接。
4.誘餌中留下聯系方式
視頻里的內容無關緊要,多半是從一些不知名的網站杜撰來的瓜,如果視頻選的好,會形成傳播,會被不少人轉發到更多社群里去。
視頻中留下了聯系方式,用戶的轉發無形中就等于給了背后操盤者在持續引流,利用的是人們獵奇的心里,渴望看到更多類似視頻,就會主動去搜索這個號碼,號碼可能是公眾號,可能是QQ群,無妨。
加過去之后,要么是收費 199 的吃瓜社群,要么是后續推送一些帶顏色的成人版軟件或網站,又或者是某個境外的菠菜盤,靠著這一招,每年獲取數千甚至上億的不義之財。
都說,謠言止于智者。
但這招能盛行,或許已說明智者只是少數。
02
以上,是一種裂變的玩法。
好用,卻不適合所有行業,更適合“謠言”“吃瓜”的類目,而這類用戶轉化是極低的,只能靠些灰黑產,所以我們不具體去展開討論它。
我只從其中一個小環節里挖掘一點作為思考:
為什么他們不直接把瓜發群里,而是用聊天記錄的形式,為什么聊天記錄里不直接放視頻,而是再用了一層二維碼做偽裝。
背后的原因,其實都是躲避系統的審查。
現在的機器對關鍵詞和圖片的識別已經非常智能化,你去發一些違規詞,不需要用戶舉報,系統識別出來了就會把你號給封了,我之前轉發一個同行的營銷海報就中過招。
明白原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
那么,這里面又有一個細分的問題:
“如何把視頻轉換成二維碼”
這個問題對于我們這些互聯網從業者來說很簡單,只需要用一些工具,或者直接用草料二維碼即可,但對于很多外行的人來說,其中的信息差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直接打開淘寶搜索關鍵詞,看到這樣一個小需求,被人當成了商品售賣,一單 10 元的價格,一個月也能出幾百單,小賺幾千元。
而類似的需求,我們換成其他的,比如“文檔代下”、“視頻代下”、“去水印”、“身份證換背景”等等,都有對應的需求,并且銷量都還不錯,每一個細分類目下,都有月出幾百單的例子。
這說明什么呢?
是信息差的存在?還是世界是懶人創造的?
我沒有答案,我只知道這個時代,只要勤快一點,腦袋靈光一點,想要在網絡上賺到錢,真的很簡單。
03
我的“虛擬資源訓練營3.0”昨天開課了。
第一節課,我給所有學員布置了一份作業:
“分享一個你為虛擬資源買單經歷”
我收到了很多的反饋:
學設計的,買了樣機模板資源。
學樂器的,買了B站博主的教學軟件。
粉絲愛好者,買了博主推薦的電子書
在職公務員,為了寫公文買了網盤群。
當老師的,為了講課買了完整虛擬課件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至于為什么要布置這個作業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希望所有參加課程的學員能夠認識到,“虛擬資源”這件事情,離我們的生活一點都不遠,它每天都發生各行各業,各種需求上。
只要我們轉換視角,從之前的被動消費買單,轉換成主動的去探索挖掘需求,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可以為我所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就是我希望帶出來的人,應該學到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