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哪吒汽車背后的合眾新能源正式啟動港股上市計劃,保薦人包括中信、中金、摩根士丹等。
早在去年 11 月時,就有消息稱合眾正考慮在港 IPO,將融資 10 億美元,若此次正式啟動上市計劃的消息屬實,則說明屢次在交付量上沖擊 " 蔚小理 " 三足鼎立格局的哪吒汽車,也要去資本市場和它們較量一番了。
其實在前幾年,哪吒汽車一直都游走在主流新勢力車企圈的邊緣,這背后離不開兩大原因。
第一,哪吒汽車前期主要銷往共享出行企業、網約車平臺和企事業單位等 B 端客戶,未在面向個人用戶的消費市場投入太多,第二,哪吒汽車的創始團隊基本都來自傳統車企,與創始人在互聯網行業多次創業成功的 " 蔚小理 " 相比,天然缺少些話題性和營銷能力。
2021 年對于哪吒可以說是一個拐點之年。首先,哪吒汽車將營銷重心轉向 C 端市場,仿佛同時也觸碰到了銷量增長開關,交付量逐月上升。去年年中開始,哪吒多次沖擊 " 蔚小理 " 鐵三角,位列月交付量前三的位置,個人用戶占比也升至逾 90%,存在感大大提升。
不僅如此,哪吒汽車還得到了 360 公司的支持,獲得后者戰略投資,其創始人周鴻祎甚至直接出任哪吒的產品經理,為哪吒的智能化賦能。此外,哪吒還加入了 " 車企好友 " 華為的朋友圈,與其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且合作車型將于今年上市。
今年的第一個月,哪吒交付量連續第三個月突破萬輛,將蔚來擠出前三的位置,已然成長為二梯隊新勢力車企中的一批黑馬。
當然,這匹黑馬也面臨很多質疑聲,例如其車型價格基本處于 20 萬元及以下區間,與 " 蔚小理 "20-50 萬元的車型比銷量,本身就不在一個維度上。
的確,哪吒汽車定位對標的大眾市場用戶規模更大,在比較銷量時也就有一定優勢。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哪吒汽車已經有向中高端區間進擊的計劃。

將于今年上市的哪吒 S 就是該計劃的關鍵一步,這是哪吒在與 360 和華為達成合作后推出的第一款車。百公里加速 3.9 秒、增程式續航里程 1100 公里、純電版續航里程 800 公里、部分場景下可實現 L4 級的智能駕駛,這樣的性能水平較之前的車型近乎翻倍。
雖然目前哪吒 S 的價格還未公布,但已經有部分媒體預測,其價格可能會超過 20 萬元。
顯然,從 B 端市場起家的哪吒汽車也有走向智能化、不斷擴大產品矩陣的規劃,而研發、測試都需要持續 " 燒錢 "。
因此僅去年一年,哪吒就進行了三次融資,但從前輩們小鵬、理想多次融資后,依然需要在美股、港股二次上市不斷 " 造血 " 就能看出,想要在互聯網、科技公司紛紛入局的造車賽道生存,資金是必不可少的。
就連蔚來創始人李斌都將 " 沒有 200 億不要造車 " 的說法改為 " 造車沒有 400 億元可能干不了 ",門檻直接翻了一番,雷軍更是為造車項目準備了 100 億美元(約合 634 億元)。
因此不僅是哪吒,二梯隊的其他新勢力車企零跑、威馬汽車等也都傳出了上市的消息。
今年 1 月底,證監會網站顯示,接收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這說明曾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零跑,正將上市地點轉向其他交易所,有媒體報道稱,零跑大概率會選擇在港交所上市。

一度被質疑 " 掉隊 " 的威馬汽車也被傳將借殼上市,此外,主攻豪華車型且很少進行公開融資的高合汽車也于近日傳出將赴港 IPO 的消息。二梯隊玩家們或將迎來一波 " 上市潮 "。
新勢力車企們正處于蓄力和發力的重要階段。畢竟 2023 年及之后,互聯網大廠和科技公司旗下的產品將密集推向市場或量產交付。
與之后的幾年相比,2022 年或許是新勢力車企們 " 最好的時代 ",在這個節點上市融資并加大研發、營銷投入,最大化地利用這個競爭相對較少的時間段,似乎是個明智的選擇。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