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畢業后,便扎根研發一線,30多年時間只執著于冰箱發泡這一領域,實干見物,成果頻出,他就是海爾科研大軍的一員——夏中良。
在海爾自主創新研發平臺上,夏中良以工匠精神投入科研工作,持續推陳出新,帶動行業技術更上一層樓。
自主創新,從打破國外壟斷開始
1988年,夏中良從高分子材料專業畢業,走出校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海爾從事冰箱發泡技術的研究。
發泡材料是冰箱內外層之間的填充物,不僅是為了更好的保溫省電,還為了更小的噪音、更恒定的箱內溫度、更快的冷凍時間和更出色的保鮮性能。它的工藝不同于普通的塑料發泡技術,制作要求更為嚴格。
CFC-11是那時使用最為廣泛的冰箱發泡材料,但CFC類物質是破壞大氣臭氧層的元兇,尋求更環保的發泡材料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課題。1993年春,德國家電企業開始嘗試將環戊烷作為CFC-11的替代物應用于冰箱生產,這在當時是性能最好、對環境也最為友好的方案。
環戊烷的生產技術長期掌握在海外少數幾個公司手中,技術被嚴密封鎖。雖然我國也有許多原料生產企業不斷鉆研環戊烷生產,但工藝并不成熟,原料結晶、不能使用的現象頻發。要想使用環保、性能好的發泡原材料,只能完全依賴進口,話語權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這種被壟斷、被牽制的狀況,成為冰箱制造行業、原料生產行業共同的痛。
作為引領中國自主創新的民族企業,海爾集團自1989年以來就致力于解決冰箱發泡材料的自主研發及應用工作。親歷發泡原材料被壟斷的艱難,夏中良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就立志要打破海外企業的壟斷,“推動發泡原材料國產化”便成了他努力的目標。

圖:夏中良在測試實驗數據
夏中良把環戊烷作為研究攻克的重要方向。經過不斷的工藝試驗,他用一種新的多元醇組分成功開發出了環戊烷硬質泡沫塑料,并應用于冰箱生產,這極大地改善了發泡的填充性能,實現了冰箱的進一步節能降耗。
1998年,夏中良將潛心研究多年的成果錘煉成科研論文公開發表,并在一場國際性技術大會上,把環戊烷硬質泡沫塑料的生產技術與各行各業公開共享,成為那場技術大會上第一位登臺講話的中國技術人員代表。正是這一科研論文的發表,成功打破了多年以來的國外技術壟斷,我國原材料生產企業開始大規模生產環戊烷發泡材料,并進一步鉆研創新;需要使用發泡材料的制造企業,也都開始應用這一更為環保節能的發泡材料。
夏中良的科研成果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提升和進步。隨著發泡原材料的國產化,外資獨占中國市場的局面被打破,我們邁出了突破壟斷的第一步。
持續創新,探索更環保的新工藝
時代在進步,技術研發也要不斷革新。在國家“雙碳”目標和海爾集團科技創新機制驅動下,夏中良帶領團隊朝著更節能、更高效的冰箱發泡工藝發起了新探索。
2011年,夏中良和團隊在研究中發現沙發彈性體泡沫真空生產工藝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便跨行業借鑒,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引入冰箱真空發泡技術,在重慶開始研發、應用。
“雖然一直都在從事發泡技術工作,但對于這個全新的工藝可以說是一切從零開始。”面對幾乎空白的現狀,夏中良開始了艱難的探索之路。“錨定目標,堅持住,把問題解決掉。”帶著倔強不服輸的精神,夏中良帶領團隊反復研究試驗,一年間青島重慶往返36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半之后,冰箱真空發泡技術研發成功,性能遠遠高于同類產品,并且每年可實現減碳15噸以上。
技術研究中,成功往往與失敗并存,“反復試驗”是常態,研究人員要在瑣碎而枯燥的研究中持之以恒,企業也承擔著非常大的風險。夏中良表示,“在一項新技術開發期間,企業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需要有極強的容錯、試錯的決心,海爾的創新環境、科研體制給我們技術工作者提供了足夠廣闊的發揮空間。”這是夏中良在海爾平臺上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真實心聲,也是他作為行業尖端人才,面對紛至沓來的肯定和贊譽,能夠不忘初心,在海爾潛心科研工作三十余載的重要原因。
開放創新,以20秒領先世界
30余載如一日,夏中良和團隊“啃”下過許多“硬骨頭”,也見證了一個行業的滄桑巨變。從早期發泡原材料完全依賴進口、話語權被牢牢把控,到后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國產替代、與國外并駕齊驅,再到如今,我們的發泡技術超越國外,在行業這一關鍵技術領域揚眉吐氣。
用一項技術,帶動一個產業,提升一個行業的國際地位。這是對夏中良技術創新工作的最好總結。
持續引領是海爾給自己設定的目標。2020年,夏中良團隊定下“發泡脫模時間領先世界最快速度20秒”的引領目標。此前,全球最快的發泡固化速度能夠達到90秒,這一紀錄來自美國一家企業,行業平均水平則在120秒左右,而夏中良定下了70秒的目標。對此,許多人表示難以實現。
不管別人的質疑,夏中良帶領研發團隊,依托海爾集團開放創新生態,與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萬華集團合作共創。研發團隊夜以繼日不斷提出方案,修改方案,反復試驗,攻克難關。2021年10月,領先世界20秒的目標終于成功實現。實現這一目標的超微孔發泡技術,不僅在時間上做出了提升,更使整個生產節拍提升到了7.5秒,效率翻倍,節能低碳效果提升了3.5%,在相同成本的情況下,強度還能高20%以上。

圖:夏中良團隊自主研發的發泡技術應用于海爾冰箱互聯工廠
至此,夏中良團隊進入了這一領域創新的“無人區”,徹底實現了從“跟隨者”到“領先者”的蛻變,70秒的成績讓國外企業望塵莫及,中國企業真正走在了全球行業的最前端。
以夏中良為鏡,他的科研故事只是海爾持續創新、持續突破的一個縮影,在海爾平臺上,還有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砥志研思的技術工作者,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脊梁,讓企業科技更進一竿,為國家科技創新貢獻海爾力量;以海爾為鏡,將企業理想融入到國家的美好愿景,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讓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突破“卡脖子”技術,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這是我國新時期的重要目標。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在這方面,海爾等堅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已經做出了表率,在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正帶動全社會形成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