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ZAKER新聞
近日,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旗下科幻廠牌 " 類星體劇場 ",上線了改編自波蘭著名科幻小說作家斯坦尼斯瓦夫 · 萊姆作品的系列有聲劇,包括《無敵號》《索拉里斯星》《伊甸》《慘敗》《未來學大會》《其主之聲》六部經典作品。
同時,邀請演員潘粵明為《索拉里斯星》中的角色凱爾文配音,并擔任喜馬拉雅 " 地外文明推廣大使 "。
科幻 IP 有聲書 / 廣播劇是喜馬拉雅上最受用戶歡迎的音頻內容品類之一。
喜馬拉雅官方賬號 " 類星體劇場 " 目前擁有 24.2 萬粉絲。游族文化 " 三體宇宙 " 推出的《三體》同名有聲小說,在喜馬拉雅的收聽量高達 3.16 億。
據喜馬拉雅招股書,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三體》有聲讀物和廣播劇收聽量已超六億。
為了吸引用戶,喜馬拉雅打算進一步擴大科幻 IP 運營版圖。除萊姆科幻作品本身,其將通過專題、直播、線上畫展等方式為用戶帶來各種互動形式。
喜馬拉雅表示,未來 " 類星體劇場 " 將引入更多優質科幻 IP,同時創新和豐富各類科幻內容的呈現形式,打造讓聽眾可以在此聽科幻、聊科幻、體驗科幻的互動空間。
喜馬拉雅成立于 2013 年,是國內最大的在線音頻平臺。近兩年,受短視頻沖擊、巨頭入局影響,喜馬拉雅遭遇用戶增長瓶頸。
2021 年 9 月,在放棄赴美上市計劃后,喜馬拉雅轉向港交所申請 IPO。
招股書顯示,用戶方面,2021 年上半年,喜馬拉雅平均總月活躍用戶達到 2.62 億,其中 1.11 億為移動端用戶。
2018-2020 年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 5480 萬、8230 萬及 1.02 億,同比增速從 50% 降至 21.5%,而 2021 年上半年該數據同比僅增 8.6%。移動端流量見頂。
營收方面,2021 年上半年,喜馬拉雅錄得收入 16.2 億元,同比增長 55.5%;經調整期內虧損 3.2 億元,虧損規模是競品荔枝的三倍。
2018-2020 年,喜馬拉雅分別錄得凈虧損 7.74 億元、7.73 億元和 6.05 億元,三年累虧 20 億元。
喜馬拉雅的收入來源于訂閱、廣告、直播、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四個部分。
其中包括會員訂閱和付費點播在內的訂閱收入是喜馬拉雅的第一大收入來源。2021 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 8.76 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 54.2%。
引入熱門科幻 IP 以制作音頻內容,豐富內容供給,有助于擴大平臺用戶群及提升用戶活躍度,進而增加收入并實現盈利。
但公司的收入分成成本和內容成本勢必隨之上漲,二者是喜馬拉雅經營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
據招股書,收入分成成本指平臺根據收入的協定百分比向內容創作者及第三方 IP 合作方付款,其于 2018-2020 年的營收占比分別為 31.2%、33.3% 和 31.7%。
內容成本則指版權攤銷開支,其于 2018-2020 年占喜馬拉雅總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 7.2%、6.2%、6.3%。
借助 " 三體 " 這個超級科幻 IP,喜馬拉雅推出的廣播劇和有聲讀物創下收聽神話。喜馬拉雅以此為傲,并將所獲成績寫入招股書,認為兩部《三體》音頻作品代表了其在內容創作上的創新和突破。
吃下熱門科幻 IP 紅利的喜馬拉雅瞄準科幻生意。但孵化下一部如《三體》廣播劇這般成功的音頻作品,并不容易。
喜馬拉雅的科幻生意能做到哪一步,會否與時下熱門的元宇宙概念形成互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