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據中心和算力需求逐漸增加。而隨著數字經濟向社會各領域滲透,我國算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逐漸顯示不均衡發展態勢,多數集中于東部,并未實現集約化發展。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東數西算”的本質其實就是將集中的算力需求分攤給資源支持高的地區,對全國的數據算力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以提升效率。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至2020年底,北京及周邊、上海及周邊、廣州深圳及周邊地區IDC(互聯網數據中心)資源占比分別為23.3%、16.4%、13.7%,合計65.3%;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總占比不超過三成。長此以往,過度集中的運算產業將對東部的承載力提出挑戰。同時,我國西部大量電力和帶寬由于缺乏用戶而被浪費。
而在整個IDC的應用場景中,互聯網巨頭們掌握著最為豐富的數據資源,也是“東數西算”計劃中遷移的主要角色,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中國數據中心下游主要應用于互聯網廠商,占整體的60%,超過一半。
國內主流云計算廠商也紛紛發起回應,布局新一輪的數字中心。作為云計算服務商,華云數據在六年前開始力推傳統數據中心轉云項目,在轉型過程中,不僅提供了華云基礎云平臺技術,還提供了華云數據多年來在IDC、公有云兩大領域的成熟運營經驗,提供從IaaS功能產品與管理、PaaS/SaaS支撐能力,到云認證計費、云監控等全業務云計算產品鏈,全方位滿足不同客戶多樣性、個性化需求。在過去的幾年中,華云數據助力西北、西南很多省份的傳統數據中心實現了云轉型,在西安、成都等地推動了傳統數據中心轉型為云服務提供商,大大提升了算力水平和運營能力,實現了“綠色化”服務。
“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為解決目前各類數字經濟業態蓬勃發展所需要的算力需求與我國算力增長速度之間不匹配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徑,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對于我國的數字產業建設、企業發展以及數字經濟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